曹禹
【摘要】當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已經成為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且該現象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本文基于此,首先從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分析著手,對大學英語寫作診斷式教學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探索提供新思路,同時也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英語;寫作;診斷式教學
英語寫作是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基礎課程,而英語寫作能力也被視為衡量英語專業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可見,英語專業課程中設置英語寫作站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但當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質量尚不理想。診斷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其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力度不斷加大,因而,本文基于此對大學英語寫作診斷式教學的研究有著極為深遠的現實意義。
1.診斷式教學概述
所謂診斷式教學,指的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醫生診視病人對其病證進行判斷的形式來展開教學活動。就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而言,教師通過對某些方法的采用,對學生英語寫作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一定的了解,進而對學生英語寫作情況進行相應的診斷,并參照診斷結果來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對其進行解救與矯正,以幫助學生達成英語教學目標。
診斷式教學最早見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而后又經歷了逐步發展與完善的過程,時至今日,診斷式教學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教學理念,具體包括師生互動參與、問題解決、批判反思與綜合分析。若以加涅的分析、設計、開發、實施以及評價(ADDIE)系統設計模型理論為根據,可采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目標、內容、形式、方法以及評價等進行有效的設計,以改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質量。
2.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分析
就目前而言,我國國內大學英語專業所用的英語寫作教材較為多樣,其中最為代表性的當屬丁往道教授等編寫的《英語寫作手冊》(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且就現在英語寫作教材的編排形式與內容而言,都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即英語寫作教材的前半部分為寫作導論,而后從詞、句、段落、篇章以及題材等方面對大學英語寫作的基礎知識進行了介紹;后半部分則從文章的結構、立意、謀篇以及寫作步驟等來對大學英語寫作技巧進行講解。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內容的先后順序開展教學,且教師在對教材的章節進行講解時,最先講解的就是英語寫作的基礎理論,待基礎理論講解完畢后,再為學生布置聯練習作業,以加速學生對課堂講解內容的消化。除此之外,出于培養學生英語寫作能力考慮,教師會每個一至兩周為學生布置英語作文寫作作業并批改。一般而言,教師應采用較為系統的寫作理論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其也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條件,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寫作理論知識進行講授時,應對教學方法與技巧進行掌握,如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以及重點他突出,以將大學英語寫作知識凝聚為一個系統且全面的整體,進而可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拓寬眼界,除此之外,教師有必要針對學生缺乏對英語文化背景與英語語言環境等的了解的現實給予其高度的重視。
大部分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均會發現學生會普遍存在著中國式英語的現狀,學生上交的寫作作業雖然在語言結構、詞匯方面并無明顯的不妥,但通篇讀起文章來卻并不像是真正意義上的英語,如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作業為:以“A Travel Experience”為題目來寫作,有學生的文章中出現了“What came into my sight at the station was the sign ‘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其索要表達的意思翻譯成中文應為“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其中的詞與語法結構并未有明顯的錯誤,但其在英語環境中卻欠妥當,只有語言符合使用英語的國家的語言使用習慣時,該文章才是高水平英語寫作的體現。
3.大學英語寫作診斷式教學方法的應用
英語寫作課的教學僅僅講授英語寫作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寫作能力最終還須體現在學生的作品上。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是英語寫作教學的另外一個尤為重要的方面。對此,多數英語寫作課教師所采用的方法是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指出學生的錯誤、對學生的錯誤進行修正,這種做法的優點是學生作文中的問題與錯誤很直觀,教師所做的修改一目了然,但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并不能較好的體現出其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診斷式教學應用到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時,通過兩種方式進行,首先為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診斷,教師用符號將學生作文中的錯誤、修改意見指出來,并要求學生進行更正,而后由教師進行檢查或進一步更正;其次為學生間的自己診斷,具體方法為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針對小組成員的文章進行小組間的分析與討論,找出文章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修改方案,不僅可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還還有利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變得具有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其英語寫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學生也可在具體的診斷、分析與修改處理過程中,提高其自身的主動性與想象力,雖然在診斷過程中對文章的分析與修改缺乏全面性,或對文章的分析僅僅停留在對詞的用法、語法、句子結構以及段落等基本內容上,缺乏對文章構思、整體結構以及寫作技巧等深層次的分析,但教師主要稍補充與完善,及時處理學生自我診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便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學生對寫作知識與寫作能力出現質的轉變,逐漸提高英語寫作教學效果。
結語:
由上觀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質量尚不理想,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質量的良莠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教師所選取的教學方法在其中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診斷式教學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雖然只是一種初步嘗試,雖然并不能對傳統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進行改變,但其在實際教學中會改善教學效果。在診斷式教學應用過程中,學生也應提高其學習主觀能動性,以提高其解決英語寫作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鄭紅蘋,杜尚榮.英語寫作診斷式教學的系統設計與有效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15,12(04):81-86.
[2]趙婉君,孫陽.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1,13(06):30-33.
[3]趙江葵,敖練,周艷.大學英語寫作策略教學的實效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2,18(01):52-56.
[4]胡紅玲.英語寫作教學診斷式策略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12,5(06):149-150.
[5]肖坤學.英語寫作“診斷式”教學法初探[J].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2012,10(06):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