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蘭(重慶市璧山中學校,重慶 402760)
?
小組合作模式在政治試卷講評課中的運用及反思
陳邦蘭
(重慶市璧山中學校,重慶 402760)
摘要:傳統的政治試卷講評課,總是教師在臺上教師滔滔不絕按考題順序一題一題的講下去,臺下學生一部分跟著老師思路,小聲應和;一部分若有所思,有些疑問想問,但礙于面子,或因時間關系不好當場質疑而欲言又止;還有一部分學生則無所事事……以致造成教師講得周到詳盡,興高采烈;學生答案改完,不知總結,不懂反思,下次同樣的題再考,一切照舊。
基于以上的思考,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我校正在進行的《高中政治學科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以高二《生活與哲學》第九課檢測題(見附:材料一)的評講為例談談一些粗淺的想法和做法。
關鍵詞:創設情境;合作探究;教學反思
(一)師生準備,創景設疑。教師準備:《生活與哲學》第九課: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這是辯證法部分的重點和難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矛盾”觀點理解起來有些抽象,特別是初次用“對立統一”觀點來分析材料不知從何入手。針對這一現象,我在講完第九課及批改完相應的課時作業后,有針對性的出了一套練習題,以強化所學知識。學生作完之后對此進行了認真的批改,把學生的答題情況逐一記錄下來并加以統計,特別是個別答得好的同學,分別作了記錄,以便評講時在班上進行表揚,以提高其積極性;同時,也便于其他同學對比找差距,也為課堂上創設良好的激勵氛圍作準備。對于主觀題,我在每個人的試卷上都寫下批語,要么指出問題所在,要么進行語言鼓勵:比如“材料沒有讀懂”、“沒有抓住立意”、“材料有效信息未提取完”、“審題準確到位”、“思路清晰,要點答得有條理”等。
學生準備:讓學生進行自查自糾。針對自己解題的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辦法:若是因自己做題時粗心或基礎知識記得不牢固,要求他們通過查閱課本或者獨立思考自行解決;若是理解運用性知識或是解題方法、技巧性問題,需要通過老師講解后才能掌握的,則作好標記,由事先分好的各學習小組(見附:材料二)的小組長將各題統計好交給老師,以備在小組交流時和聽課時重點解決。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善于獨立思考,進行自我剖析、自我改進、自我總結,以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二)合作探究,解惑釋疑。生生合作:每個同學將自己準備好的內容交給各自的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內討論。對于學生自己做正確的題目,當時是怎樣做的,特別是自己認為比較新穎的解題思路或技巧是怎樣的等等,請該同學要毫不保留地給組內同學匯報,其他同學也應當予以適當的點評與指正;對于學生自己當時做錯的題目,造成錯誤的原因是失誤解答還是根本就找不到正確的解題思路與方法,這是需要提供給其他同學以尋求幫助解決的問題,其他的同學也應該毫不保留地為該生釋疑解疑。每個組員都進行分析,根據各自情況記好筆記,然后進行組內小結。交流情況如下:
鄒歡小組:選擇題1、4、5題失誤較多,對“舍本求末,本末到置”本意不能理解,以致不知體現的是主次矛盾或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材料題主要是第14題沒認真審題,有兩個組員只答了一個問題。
許成竹小組:選擇題2、4、7、9失誤較多,讀不懂《木蘭詩》中“人意共憐花月好,花好月圓人又散”的意思,因此不能作出正確選擇。
潘渝小組:選擇題第4、9題錯誤率特別高,第4題原因同上,第9題是圖表題,不能正確理解圖表所反映的有效信息,另對題肢也不能有效排除。
汪茂小組:選擇題第4、9、12題,其中第4、9題原因與前面小組大致相同,第12題在A、D兩個題肢之間糾結。材料題也主要是第14題審題不準出現失分。
鄧楚璇小組:選擇題2、4、12出錯較多,第2題是因為對對立統一觀點不能靈活運用。
雷穎小組:選擇題4、5、9出錯率較高,材料題13雖較為基礎,但組內仍有三個人沒認真讀題,沒看出一分為二的觀點;另第14題仍然出現審題不準的情況。
師生合作:當小組在進行分組討論時,教師巡視指導,給部分學生解疑,或直接參與學生討論,及時調控討論情況。并對各組展示的問題進行二次備課,將各組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篩選各小組在學習、討論中出現的典型問題,為全班交流做好準備。
在全班交流階段,教師適時地充當好引導者,通過示范、點撥、分析、講解等手段,促成展示過程中問題的化解,解答學生的疑惑。如果有學生解答特別困難的就必須予以解法指導。
通過對學生總結的分析,我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古詩文的理解能力較差。因讀不懂古詩文的意思,對其哲學寓義更無從知曉,導致解題錯誤,如選擇題第4、7題。
2、原理的理解及運用不太熟悉。如主次矛盾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不能正確區分并運用,如選擇題第5、9題。
3、審題不準,抓不住關鍵詞。如第14題,其問題是“結合材料,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對藥店的影響及藥店應如何應對基本藥物制度改革。”應抓住“矛盾分析法”以明確原理范圍,抓住“影響”和“如何應對”兩個關鍵詞以明確考查的是兩個問題。
這種小組合作式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一言堂”模式,通過發動學生參與評講、分析試卷,讓學生做到了有話能說,有話可說。比如,對一些比較典型的題目,可以請解答得比較出色的同學講一講是如何正確思維的,為其他同學進行思維示范;也可以就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典型錯誤,請此類同學談談他當時是怎么思考的,這有利于學生糾正自己思維上的誤差,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深化了學生對比較模糊的知識的認識,讓學生在辯論中進行解題經驗、技巧、思維能力培養的交流,做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了學生解題能力。
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講評試卷過程中還教會了學生解各類題型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主觀題的解題方法,如教會了學生審題,審題枝、審題干、審設問的技巧,學會了如何找出關鍵詞和關鍵句,從多原理和相關原理中進行篩選取用,注意答案的簡明有效等。
總之,試卷講評課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師的精心準備和積極引導,進一步鞏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提高政治學習和考試的信心,使學生真正感到"考有所得、評有所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2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