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平
摘 要:針對初中學生想象作文時存在的四大“苦惱”,提出消除學生“四苦”的方法:即創設-想象作文教學情境,豐富寫作內容;想象作文訓練序列化,教給學生寫法;解除束縛,鼓勵個性想象作文;利用網絡,促進交流。
關鍵詞:想象作文;教學情境;個性想象作文
初中學生想象作文時存在四大“苦惱”:一苦心如枯井,沒內容可寫;二苦缺乏必要的寫法指導,不知道怎么寫;三苦束縛太多,不敢大膽有創意地寫;四苦-想象作文沒有交流的渠道,沒有動力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遵循想象作文教學規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總結出消除學生“四苦”的“四招”,有效地貫徹了新課標的-想象作文理念,使不少學生享受到了寫作的快樂。
一、“問渠那得清如許”創設想象作文教學情境
想象作文首先得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葉圣陶先生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而眼下學生普遍感覺生活單調,那么,怎樣才能促使學生將生活之源源源不斷地流向想象作文呢?
經過學習實踐,筆者發現最好的辦法是創設想象作文教學情境,讓想象作文教學情境為學生的-想象作文開源。想象作文教學情境法,依據直觀教學原理和情知對稱原理,教師從教學的需要出發,有意創設一個個具體的場合、景象,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觀察、思考、想象,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為學生寫作提供材料來源。具體做法如下:
1.深入生活體會情境,組織活動體驗情境
“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書”,帶領學生走向社會,走向自然,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感受,收集資料;同時有意識地組織一些為-想象作文而開展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感受和體驗。
寫建筑,老師請家長帶學生參觀柳州的橋;寫游記,老師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箭盤山奇石園參觀;寫人的記敘文,啟發學生通過調查采訪,了解寫作的素材,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情境,觀察人物的外貌言行舉止;寫事的記敘文,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通過參與活動的全過程體驗生活,獲得感悟。當學生充滿激情地感受生活時,生活也會饋贈他們寫作的靈感。
2.運用直觀教具演示情境
“百聞不如一見”,寫狀物的-想象作文,最適合運用直觀教具演示情境,使學生對物的形、色、味、質地、氣質特點等有感性的接觸。直觀教具可以是教學模具、掛圖、實物等。例如寫一件工藝品,筆者讓每個學習小組帶一件工藝品到課堂上觀察;介紹小動物,筆者同樣讓同學們帶小寵物到課堂上觀察。每每這時教室里熱鬧非凡,大家興致勃勃地觀察、討論、把玩實物,對事物的特點有了全面的認識。
3.運用語言描繪情境
當然,我們不可能每寫一篇想象作文都要把學生帶入生活的實景,這就都需要教師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有聲有色的描繪,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喚起學生生活的表象和體驗,從而獲得寫作素材。例如, 在指導學生寫有關親情-想象作文時,筆者這樣喚起學生的情感和聯想:“同學們,有人說,親情是一件厚實的棉襖,溫暖著我們的心房;有人說,親情是一把大傘,它遮擋了生活的風風雨雨;有人說,親情是一縷溫暖的春風,染綠了荒蕪的山岡。同學們,那一杯牛奶、那一個眼神、那一個手勢、那一番話語……你一定感覺到了,親情曾不止一次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那么就拿起你的筆,抒寫那一次次心靈的顫動吧!”
二、“跟著感覺走”想象作文訓練序列化
懂得“寫什么”,許多同學仍然不懂得如何下筆行文,總不可能跟著感覺走吧?然而,許多教師在-想象作文的訓練時也是跟著感覺走,-想象作文的訓練存在隨意性,缺乏完善、科學、有序的訓練體系。而-想象作文教學是一項具有整體性、內在邏輯性、系統性的活動。學生只有獲得了寫作過程和方法的指導,他們才會構思、立意、布局、表達。
1.口頭想象作文
葉圣陶說,“-想象作文和說話本是同一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罷了,所以,在說話的經驗里可以得到-想象作文的啟示。”想象作文訓練從說到寫,說寫結合,符合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口頭-想象作文,可安排在書面寫作之前進行,也可以單獨安排在平時的訓練中。口頭-想象作文的題材可以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家庭父母、校園生活、見聞感受、時事評論、演講辯論、一件物品、一處風景、一本好書、一次活動等等。通過口頭-想象作文,促進學生書面語言的發展。
2.初中三年的訓練總安排
七年級以記敘描寫訓練為主,八年級逐步開始進行說明訓練,九年級著手議論性的訓練,但整個初中階段仍以記敘描寫訓練為主。
三、“我的想象作文誰做主 ” 鼓勵個性想象作文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生的-想象作文沒有個性,沒有真情,沒有創意的表達。他們唯恐自己的情感不夠高尚,思想不夠深刻,語言不夠成熟,以致得不到高分,于是學生被壓制了個性,束縛了手腳,他們戰戰兢兢地揣摩教師心目中好文章的標準,因此,-想象作文中便充斥著偽圣的假話、成人的語言,千篇一律,缺乏創新,想象作文喪失了自我。
其實,學生年齡不同,認識水平各異,而且性格愛好特長經歷各種各樣。他們對于同一事物,觀察和思考的角度往往不同,寫作過程中的選材、謀篇、布局、立意、修改無一不是個體的主觀行為,就會呈現出個體的差異與色彩。好的文章往往是因為涂抹了個性化的色彩,才有了與眾不同與感人至深的力量。個性是文章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1.要鼓勵學生表現個性的思想
學生的思想盡管不很成熟,或許還不很正確,但是正表現了他們的年齡特征和時代特征,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是非標準,自己的好惡衡量所有的學生,要多寬容,哪怕學生的觀點有點偏激,只要教師給予適度的指導,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尊重和保護。教師的責任是發現學生寫作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按照自己本來的樣子更好地發展。
2.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要多肯定學生大膽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極富個性的哲理性語言,獨特的句式,獨創的句子,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
但是,我們要注意,在培養學生的-想象作文個性的同時,同樣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創新不等于一味標新立異,不等于讓不健康的甚至反動的言論大行其道,學生的個性創造也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
總之,要改變-想象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還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想象作文從語文課中獨立出來,給想象作文獨立的時間,專門的師資,能否給教師一套完整有序的想象作文教材,只有多想辦法,才會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