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陽琴
【摘要】高三數學以其分值比重一直在高考中占據著半壁江山,是高中生們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科目.分層教學法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能夠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本文結合課堂講演、課后習題和單元檢測中的教學實例淺談分層方法在高三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三數學;教學實例
由于每名學生對新事物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區別,個體的邏輯能力、分析能力、計算能力不同,這些差異使學生們進入高三之后,成績上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高考復習的緊張與壓力,使高中生不能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專攻數學這一門課程,為了不使數學這門“重頭戲”拉低總分數,分層教學法結合每名學生實際情況,幫助各類學生同時取得進步.
一、尊重差異,組建分層
在尊重學生個體化差異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知識和基礎、學習與分析能力、理解與轉化能力、邏輯與推理能力、學習態度和情感價值觀、個人綜合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要求,同時結合高中生的性格特點、心理和生理特征分為三個層次.一類的,A組,是拔高型的,基礎扎實,掌握牢固,在保證會的做對的情況下專攻難題;二類的,B組,是提升型的,在基礎的前提下適當加入難度;三類的,C組,是基礎性的,重點補習基礎.這三個組別并非永久固定一成不變,達到了每個組的要求,就可以轉換調整.
二、分析區別,付諸實踐
世界上找不出顏色、紋路完全相同的兩片落葉,同樣也找不出智力、認知能力完全一樣的學生.特別是全面開展教學改革之后,蘇教版的高三數學內容的增刪使得高三學生學習壓力增大.教材上理論知識越來越充足,代數計算的難度越來越大,幾何題中輔助線越來越不易做出來,三角函數變形越來越多,概率的不可知和變化莫測,市場上出售的習題針對性和質量參差不齊……總之,種種上述因素都間接導致了高中學生基礎的薄弱.分層教學要求教學設計、課堂進度、引導方式、課堂互動、課后習題、單元檢測等方方面面都要因材施教,使高中學生既打下了扎實的數學基礎,掌握了牢固的知識點,還在認識上升華,無論是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耐性、學習勁頭上都有嶄新的面貌.
(一)課堂講演
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效率,主要在于充分調動高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是分層教學較為重要的一點,也是解決教學任務繁重、學習壓力大行之有效的辦法.高三數學教師除了把握整體的教學目標外,還要根據各層次學生的情況有所側重,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學.
(二)課后習題
分層練習是課堂學習的保障,不僅能夠檢驗課堂學習成效,還能通過分層練習讓每個層次學生的活學活用得到加強.分層練習可以反饋分層教學的具體情況,可以矯正學生的薄弱點和常見的失誤,避免再犯,可以讓教師作為教學的參考爭取下次改進.
(三)單元檢測
單元檢測是階段性考核,不僅是學生這一時期學習成果的反饋,還是高三數學教師檢測分層次教學成果的重要參考依據.數學教師在出考卷時需把握好難易程度,編寫試卷時既要考慮到基本數學概念的理解和運用,又要注意適當地加入技能型題目,使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復習效果都得到體現.
例如,高中數學的各個題目是有層級的,一條題目對各層次學生的要求也不相同.三類學生能夠做對前兩三道,集合、指數函數、對數函數、象限等基礎題必須會做;二類學生能夠做對前三四道,像棱錐、棱柱、球等做出輔助線、根據公式計算的要細心計算正確;一類學生要求基本都能做對,對最后一道較難的題目可以沒算出最終答案,但可以寫出前幾步,如定義域的范圍.
三、結 語
分層教學方法在許多學校進行試驗運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層教學不僅僅是按照每名學生的知識和基礎、學習與分析能力、理解與轉化能力、邏輯與推理能力等把學生分成多個層次,然后按照每個層次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定位教學基礎,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分層教學還把高三數學的知識點和教學內容分為多個層次:基礎類、提升類、拔高類.總之,分層教學方法是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針對學生個體化差異的、符合學生當前基礎的比較新穎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不僅節省了高三師生的時間和精力,還提高了高三的復習效率,減輕了高三數學繁重的任務和壓力.分層教學方法需要繼續運行下去,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的個體性差異來適當因材施教,適應各類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某方面的潛能,讓學生每天都取得一點小進步.
【參考文獻】
[1]黃靜華.論如何在中職高三數學中實施分層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5,25(5):104-105.
[2]王兵.分層教學模式運用于高三數學初探[J].學周刊,2013,19(7):75.
[3]高月.略談高中數學“分層教學”[J].學周刊,2014,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