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純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金堡中學)
摘 要:高中數學相對于初中數學來說,顯得更加抽象,學生會感覺更加枯燥無味。不少學生在數學課上特別容易走神,所以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對數學知識感興趣是高中數學教學中一直在尋求解決的問題。實踐證明,利用適當的激勵手段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通過激勵機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策略實施,淺談激勵機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教學應用;高中數學;策略實施
一、背景及理論依據
21世紀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推行全面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中更加注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必須創設有利的學習情景以及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教師必須利用好以及做好課堂的教育教學工作,真正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
教學中的激勵機制,主要是指教師運用激勵理論,通過各種激勵方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個人思考或小組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激勵機制實踐應用的理論依據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要數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5年出版的《人類的動機理論》一書中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該需要層次理論闡述了人五個層次的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并且這五個基本需要是按照低級到高級遞升的。人在潛意識中都存在一種自我表現的欲望以及自我成就的需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尤其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
筆者所在學校是面上中學,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層次參差不齊。低分層學生多,高分層學生成績不突出,大部分學生成績不穩定或存在偏科現象,是教學組織上的一個難點。另外,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差,不愿意動筆,在數學課堂中參與度低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組織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點問題。面對學生的實際特點,本文從課堂教學出發,探索激勵機制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具體應用。
二、激勵機制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策略實施
激勵教育要有針對性、合理性、有效性。高中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性較強,學生一走神就會難以理解,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覺得枯燥無味,學習積極性不強。針對此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差異運用不同的激勵機制,使學生精神集中,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課堂效率更高。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采用的激勵方式主要有:
1.關愛學生,給予心靈的肯定激勵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關心關愛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老師的真愛會使學生更加信任老師,不僅能促進師生感情的融洽,更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高中學生的思想越來越獨立,對教師的感情有自己的看法及評價。教師對學生漠不關心,學生不僅會疏遠教師,還會對教師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反之,教師關懷學生,學生就會更加信任老師,努力在老師面前做得更好。除了課堂上的關注,教師還可以在課后找時間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或者通過網絡、通過QQ,與學生談心,了解其實際狀況,對一些努力的學生給予肯定激勵。事實上,學生更容易通過文字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也更容易通過文字,受到激勵,找到
信心。
2.以學生為主體,引發競爭激勵
新課程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課堂有多種形式,比如提問學生、演示學生學生成果、分組進行小組學習等。
高中數學解題中,往往一題多解,學生有時候掌握不只一種方法,同時,不同學生掌握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并且會出現老師講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簡便的方法,如果在課堂上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積極的氛圍,讓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解題方法,這樣學生可以發散思維,并且學生的想法讓相同身份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激發、共同學習。另一方面,通過成立班級學習小組,對于小學成員在課堂上積極表現的小組給予一定加分,激發學生集體意識以及競爭
激勵。
3.放飛夢想,理想激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對于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理想目標。合理激發學生的夢想,可以給學生一定前進的方向以及前進的動力。通過理想激勵使學生認識到必須通過現階段的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理想目標具體化,分為近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實現近期目標,不斷積累才能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標,激起對理想的追求。
4.學以致用,高效學習
許多學生對數學提不起興趣,不僅僅因為數學枯燥,更因為覺得數學難學,并且學習之后,在生活中也用不到,很多學生覺得學會小學的數學就夠了,何必學習高中數學那么累,卻一點用都沒有。要改變學生的這種想法,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應用數學,比如在買房貸款問題中,讓學生用數列的知識解決還款問題。比如利用回歸分析建立回歸模型,可以預測自己未來的身高等等。讓他們知道學習高中數學懂得了很多“高大上”的方法,讓學生相信,數學有趣且有用。
5.適當批評,激勵改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遇到學生犯錯,難免會批評學生。并不是批評與激勵存在沖突,實際恰恰相反,有時候對學生適當的批評,反而可以激勵學生改正錯誤。關愛學生不代表溺愛學生,在學習上,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對于長期不做作業、行為懶散的學生,適當的批評學生會認為是老師的關心,從而感激老師,激發自己的一些自制行為。
不同的激勵方法能夠取得不同的激勵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適當的激勵方法與激勵手段,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并且,不同激勵手段之間也不是相互獨立的,有時候往往是多種激勵手段一起發揮作用。
三、運用激勵機制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集體激勵與個人激勵相結合
一個好的班集體,對于學生的學習起道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級的影響力是強大并且無形的,班級的培養不僅僅是班主任的責任,作為科任,教師我們也是德育工作者,一切有助于我們教學的方法,我們都應該去嘗試。我校實施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活動,已取得顯著的效果。實施集體激勵,能夠激發正能量,使整個班集體都積極向上,產生“從眾效應”。但是,由于每個學生具體情況的千差萬別,我們進行激勵教學的同時,要適當運用個人激勵,正如教學中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實施激勵機制同樣也需要對癥下藥。
2.激勵的時效問題
十七八歲的高中生屬于青少年時期,既有自己一些成形的想法,又帶有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管理時對學生每次激勵的間隔時間不宜過長。有時候,一節課上,可以通過語言鼓勵,讓學生展示自我,但是激勵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適時地激勵學生自我學習才能達到高效教學。
總之,激勵機制對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無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教育,我們提倡因材施教,同樣的,教學中激勵方法的運用也會因激勵的對象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師應善于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尋找和發現激勵學生的有效手段。有效的激勵方法不僅可以促進師生情感,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姜麗娟.淺談英語教學中激勵策略的運用[J].法制與社會,2010(5).
[2]高紅梅.運用激勵機制激發學習興趣[J].科教文匯,20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