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才元
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出初中化學教學要密切地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進行積極學習。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設計課堂教學,將學生的學習情緒與學習動機充分地激發出來,從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化學的教育質量,真正實現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有效教學”。主要闡述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幾種方式,希望可以為化學教師提供一些教學參考。
關鍵詞:創設情境;初中化學;教育質量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與指導者。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教學內容與環節,從而真正讓學生學有所
獲,保證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在創設情境時,教師還要注意情境與所學內容之間的緊密關聯,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情境創設的實質與基本目標,以免本末倒置,造成課堂教學效率的
降低。
一、創設生活情境
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滿著化學知識,但是很多學生在看到這些生活現象時很少將其與化學知識相聯系,這就使學生的化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脫節,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與化學素養的提升。
要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設計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他們提供實踐的平臺與空間,使其認識到化學知識的價值與作用,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為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時,教師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常見礦石的圖片、常見金屬的腐蝕圖以及防止金屬腐蝕的圖片等,并讓學生說一說這樣存放金屬的原因。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解釋,但是對于其中的原理,大部分學生都存在問題。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學習情況,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從而在生活經驗的刺激下,在求知欲的激發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為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真正地提高化學課堂的教育質量。
二、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是一門科學性與探究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只有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地提升自身的化學素養。在當前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顯,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在恰當的問題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教學“燃燒和滅火”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用火做飯的圖片以及消防員撲滅大火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燃燒既可以造福人類,也會給人類帶來災害。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燃燒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見到,如做飯需要燒火,冬季取暖需要燒煤,我們很少見到可以自燃的物體,甚至有時候正在燃燒的柴火也會熄滅,那么燃燒需要什么條件?面對火災時,我們又該怎么做?”通過營造氛圍,調動學生的情感,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從而使學生積極地進行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探究能力,進而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
目標。
三、創設實驗情境
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有些化學知識通過實驗可以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實驗設計化學課堂的教學。而且,實驗的直觀性與可操作性的特點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為提高化學教學的高效性提供必備的條件。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也要充分地信任學生,引導學生注意實驗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保證化學實驗的順利進行,保證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常見的酸和堿”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演示在食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學生看到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食醋變成紅色,他們也會十分興奮,渴望知道其中的原理,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演示鹽酸與石蕊試液的反應,進而引導學生對這一現象進行總結。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探究石蕊試液與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以及酸堿溶液與酚酞試液的反應,從而使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并掌握這些內容,豐富學生的學習過
程,增強化學教學的趣味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化學素養,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
綜上所述,創設情境進行初中化學的教學可以使課堂的教學過程更加豐富生動。化學是一門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時會有不小的難度。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我們要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出適當的學習情境,將學生的學習欲望與學習動機充分地激發出來,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從而切實地保證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地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也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成磊.如何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科技展望,2015(7).
[2]劉志堅.淺析初中化學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周刊,2013(35).
[3]吳春林.發現“情”與“趣”,引導初中化學教學[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10).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