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庚辛
【關鍵詞】 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現狀;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6—0026—01
學校德育工作從學生個人來講,可能影響到學生一輩子;從長遠、從整個國家和社會來講,也是影響到國家未來與社會和諧的大事情。因而,我們德育工作者必須擺正位置,把學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別是農村中學更應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思維和方法,使學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現狀
1. 重智輕德,師資配備不合理。長期以來, 農村中學教育中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輕德的傾向。課程表上是嚴格按照省頒課程計劃執行,可現實是教師仍然私自挪課、占用知識技能課,拼命抓主科的教學成績,完全無專職教師,一位教師要教好幾門學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主科上,忽視知識技能課的教學,缺乏一專多能的教師,活動課應付差事,流于形式,忽視了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嚴重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2. 德育工作的方法簡單。首先,以管代教。有人認為德育就是對學生的管理,只要學校或班級制訂出各種規章制度讓學生遵守,再加上獎懲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嚴,就可以使學生服帖,德育成了高壓式的教學。其次,單向灌輸。具體操作為:一是過于知識化,即僅僅把政治思想教育作為某種知識來介紹,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為學生的生活準則、思想文化修養、內在信念上下功夫;二是外在制約化,即過分強調德育內容特別是對學生的外在制約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需要和個體自身的內在要求。
3. 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我們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所以,長時間以來學校與家長的聯系主要停留在把學生在學校的信息或學校、班級的有關情況提供給家長,要求家長如何給予配合,這樣做的結果是把家長在家庭中作為德育教師的地位大大削弱,最后我們的家長沒有扮演德育教師的角色,形成了一個錯誤的認識——學生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教師的事。除了教育觀念上的偏差外,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有時不暢通、家訪有時不及時甚至不家訪、對家長有時還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意義上也打擊了家長的積極性。
二、解決策略
1. 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德育隊伍“戰斗力”。一是加強德育管理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其管理素質。中學德育管理干部隊伍,在德育工作中起著領導作用,要使學校德育工作有序開展,學校管理干部隊伍就必須堅持正確導向,進行合理布置,制訂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實施計劃。必須組織他們認真學習德育的有關理論,研究并學習德育工作的具體方法,要求他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與本校實際相符合的德育管理體系,用以指導學校的德育工作。二是加強德育工作教師隊伍建設。(1)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2)要提高他們對德育工作的認識。(3)要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以便更好地為德育工作服務。(4)要深入開展德育工作的評比、表彰活動,要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從而帶動學校整個德育工作的開展。
2. 德育工作要注意方法的革新,跟得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化,再加上社會傳媒的影響,學生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并且極易受身邊新鮮事物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想做好工作,也必須學習身邊的新鮮事物,同時要學習別人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注意方法的革新。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做好德育工作。
3. 齊抓共管,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體系。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中學的教育投入,改進教學設備,提高農村學校的現代化水平,實施科學的教學手段,增強德育教學的直觀實效性。同時,加強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創建有利于學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作用,構建全方位的德育體系。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