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寶
【關鍵詞】 化學教學;高效課堂;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6—0114—01
新課程改革引領教學理念的更新,更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從學生角度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積極思考的課堂。從教師角度說,高效課堂就是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課堂,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課堂。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構建高效化學課堂談一點自己的心得和體會。
一 、呈現化學史實,構建化學高效課堂
“化學就在我身邊”。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與新知識相關的背景材料,如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電視節目中的有關化學報道、化學應用的重大成就等,以材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這些材料的影響下,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思考。
例如,在教學《氯氣的性質》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了2個鏡頭:
鏡頭1: 2004年4月16日,位于重慶市江北區的天原化工總廠相繼發生氯氣泄漏和爆炸事故,9人當場死亡,導致江北區、渝中區、沙坪壩區近15萬人緊急疏散。
鏡頭2: 2005年10月30日,武漢市某廢舊物品交易市場,一只液氯鋼瓶發生氯氣泄漏,造成附近9名老人被熏倒,方圓百米內的植物枯萎。事故發生后,消防中隊的消防官兵緊急疏散周圍商戶,并把鋼瓶推到一個石灰池內,將險情控制住。
這樣的鏡頭會立即抓住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再在一邊恰到好處地追問:“氯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物質?它具有什么樣的性質?為什么能使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如此大的損失?”這樣,學生求知的欲望大大增加,學生聽課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創設問題情境,構建化學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總是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實現的,脫離具體情境的化學課堂往往會導致學生機械記憶和被動接受。情境是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教學的序幕,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發令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火索,是點燃學生積極思維的火花,是驅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引擎。情境要聯系教學主題內容,要有利于“問題”的形成,要有利于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碘的性質》時,我用選自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著名作家唐弢寫的一篇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章,《同志的信任》中的一則革命故事來創設情境,進行新課導入:愛國革命者方志敏同志在獄中就義前,偷偷用米湯給魯迅先生寫了一封密信,而聰明的魯迅先生將信件浸泡在滴有碘酒的清水中,結果奇跡出現了,信中內容全部清晰地浮現出來了。然后,順藤摸瓜引出這節課的主角“碘”,再向學生介紹碘的性質“遇到淀粉顯藍色”來解釋故事中的神奇現象。這樣的導入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奇妙、有趣,從而提高了學生求知的欲望。
三、重視化學實驗,構建化學高效課堂
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最直觀、最有效的載體。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化學原理,科學地得出實驗結論,從而滿足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親自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所以,很容易獲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如,在教學《溴乙烷的物理性質》時,我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活動,并相互交流,共同總結出溴乙烷的物理性質。
【學生活動1】:向試管中加入約2毫升溴乙烷,觀察溴乙烷顏色、狀態,并聞一聞溴乙烷的氣味。
【學生活動2】:在上述試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振蕩,靜止,觀察試管中出現了什么現象,得出溴乙烷在水中的溶解性。
【師生互動】:師生共同歸納出溴乙烷的物理性質。
學生對有機物本來就感到陌生,對有機物的性質也缺乏認識,原因是沒有親身參與感知。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一些相關實驗,讓學生親自去觀察,親自去體會,這樣開展教學,學生不僅對溴乙烷的色、態、味 、水溶性等有了直觀認識,而且還提高了學習本節內容的積極性。這樣開展教學,可以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率高起來。
四、強化課后反思,構建化學高效課堂
通過課后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肯定成功之處,修正和完善不足之處,就能更好地增強教學的高效性。例如,教師可以將好的化學教學案例、化學教學方法記錄下來,進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化學教學。也可以記錄學生學習上的困惑。因為學生的困惑是一節課的難點,只有找出學生困惑的原因,再選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才能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另外,課堂上的靈感盡量要捕捉下來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學中,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要構建高效化學課堂,就要想法設法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思考的意識。只要做個有心人,大膽進行教改實踐,就一定能構建化學高效課堂。新課程化學教學的明天,一定會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編輯:張 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