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錫林
摘要:數學教學的核心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數學本質。通常所說的數學課應該具有數學魂、數學味,也就是指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的本質知識、領悟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數學解題方法的根源、理解數學本質的思想。所以,本文作者在對數學本質認識的基礎上,思考了小學數學課堂應注意問題,即小學數學應注重對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本質;小學數學課堂;注意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在設計理念部分指出: “數學作為對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養。”
可以看出,數學不僅僅只是一種知識,而且是一個發現的過程,而且包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文化、數學的理性精神。所以我們應該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抽象、嚴密和簡潔的本質特點,感受數學知識的生長性,感受數學思想的魅力,感受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文化、數學精神的力量!然而我們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根本就不喜歡數學,一上數學課就頭疼;課堂就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背背法則,缺乏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完全割裂等。因此,我們小學數學在課堂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注重對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在數學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有機地統一于教學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內容很多,但興趣作為非智力因素培養很重要。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學生便會有強烈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因此,教師應巧妙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以有趣的內容,新意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可以:1、在游戲中培養興趣。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碰球”,既能進行口算練習,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2、用故事激發興趣。如:在教學簡便運算前,首先給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創造性地解答“1+2+3+……+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既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3、以“愛”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班上的闞與朋同學,在理解“6個9的和”與“9與6和”總是混淆不清,作業里反復出錯,我便讓其他學生在黑板上演示類似的列式題,并讓其說出這樣列式的理由,然后在出示“7個5是多少”讓他再演示,他迅速地用加法、乘法算式列了出來,得到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二、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于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學習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因此,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任務。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1、從具體的感性材料入手,促進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使學生獲得關于角的正確概念,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張開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角。接著再通過實物演示,將兩根細木條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的一根,直觀地說明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學具親自動手演示,用運動的觀點來闡明角的概念,并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準備。2、開發小學生的悟性。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發現并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先讓學生把一個蘋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導出“1份可以怎樣表示”。在學生無法用整數表示分得的結果時再引出分數。顯然這種教學不利于學生形成面對問題、主動搜索、溝通聯系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教師要激活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在學習乘法后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從0~9的數字卡中任意拿出4張,編成一位數乘三位數的試題,再算出來。看誰編得題多,算得又對又快,在活躍的氛圍中,學生既鞏固了新知,又活躍了思維。 4、多抓口算培養敏捷思維。口算對思維敏捷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準確迅速的解題是思維靈活的表現。抓口算基本訓練,能提高學生應用法則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有一間長5米,寬4米的客廳,媽媽準備花800元鋪地磚。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選材料。其中有3種規格的地磚:
甲種:邊長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每塊9元
乙種:邊長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每塊7元
丙種: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每塊8元
你能為你父母做參謀,買到適合你家的地磚嗎?
因此,我們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知,學會從生活實踐解決數學問題。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讓學生學習、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愛數學,主動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也是數學課堂不能丟掉的“本”。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高麗娟,《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第22期
[3]孔慧英,梅智超《現代數學思想概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4]席振偉著,《數學的思維方式》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5]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