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同課異構的初中數學課堂觀察,通過對情境激趣,引入新課,課堂中的有效互動等環節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學設計對于學生的學習有不同的影響。構建有效初中數學課堂需要注意:精心準備資源,認真備課;有效組織教學,展示獨特教學風格。
關鍵詞:同課異構;數學課堂;情境激趣;有效互動
合肥市進行初中數學“同課異構”的教學研討活動,其中兩位老師執教《命題與證明(第一課時)》的內容,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的設計,無不彰顯出兩位老師對教材的精心研究,對課標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教法和學法的潛心鉆研。下面談談筆者的一些感悟,以期和同行共同學習。
一、 教材內容及學情分析
(一) 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為滬科版八年級數學第13章第二節的內容。命題與證明是平面幾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以后復雜圖形研究的重要基礎,在知識學習的同時,逐步滲透推理論證的格式,并介紹了命題的結構與證明的步驟,所以命題與證明也是推理論證的入門階段,是很重要的基礎知識,關系到今后幾何學習的重要階段。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通過觀察、操作和實驗等方法學習過一些幾何圖形的性質,但大多屬于直觀感性認識,八年級學生雖已具備初步的抽象思維以及推理的能力,但他們的思維仍然更多地依賴具體直觀的形象,所以需要我們教學時注意利用以前探索結論的方法和過程,啟發思路,加強直觀與抽象的結合,實現由感性到理性認識的逐步過渡。
本次活動的授課對象是45中芙蓉分校八年級的兩個班級,人數均為40,各科整體學習成績以及數學學習成績均處于同等層次,兩位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相當,教學風格各有特色,授課時間分別為周四下午第一、二節。
二、 教學片斷描述
(一) 情境激趣,引入新課
案例1:L老師通過歌曲《小蘋果》引出下列語句:
①請大家聽一首歌曲!
②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③這首歌的名字叫《小蘋果》。
④好聽嗎?
⑤真好聽!
提出問題:以上哪些是表示“可以作出正誤判斷”的語句?引出新課。
案例2:J老師通過回顧“三角形內角和等于多少度,如何發現這個結論的?”說明研究幾何圖形僅靠觀察、實驗、猜想難以肯定結論的正確性,我們需要繼續探究,進行推理論證,這就必須要對我們發現的結果作出判斷,數學中判斷性的語句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內容,引入新課。
筆者認為若將兩位老師對引入的設計綜合在一起,將呈現出另一番精彩。我們可以利用圖片展示在剪拼時,發現三個內角難以拼成一個平角。在度量出三個角相加時,發現有的接近179°,有的接近181°,但更多的同學會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我們用PPT展示這一過程出現的語句:①請用折疊、剪拼或度量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②難道三角形的內角和小于180°嗎?③三角形的內角和好像接近180°。④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說明研究幾何圖形需要學會推理,推理是一種思維活動,在思維活動中我們需要對事物的情況作出種種判斷,判斷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以上四個語句哪些是判斷性的語句?這樣的語句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二) 課堂中的有效互動
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認識的自我建構過程,本節課的概念較多,易形成沉悶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中進行一些有效的互動,不僅能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還有助于對概念的理解。
L老師在引出原命題的真假與逆命題的真假有沒有必然的聯系時,讓學生舉例,這將是一次很好的生生互動,既是對原命題、逆命題概念的鞏固,又能啟發學生的思維,但L老師只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并沒有讓彼此間交流想法,且給的時間不多,導致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好。L老師在講解反例以及如何修改一個假命題的條件使之成為一個真命題的活動中,讓學生說,其他學生評價,老師再總結,展示不同形式的反例,師生共同參與到互動活動中,使課堂綻放出了精彩。
J老師在講到原命題與逆命題時,兩兩分組,一位同學負責寫一個原命題,另一位寫出它的逆命題,并判斷真假。教師再展示幾組同學的合作成果,并給予反饋。這樣的生生互動活動,使我們枯燥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中,受到啟示,提高數學素養和數學思維能力。筆者認為J老師在講到原命題的真假與逆命題的真假有沒有必然的聯系以及反例時,可以再次利用剛才活動的成果,讓學生思考總結發現結論,使我們課堂中的互動更加有效。
三、 有效數學課堂的構建策略
通過對上述兩位教師關于“命題與證明(第一課時)”同課異構的對比分析,筆者認為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精心準備資源,認真備課
備課是教學的重要行為之一,我們要備重點、難點與關鍵點,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難點是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關鍵點是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作用的部分,備課時要思考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和抓住關鍵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不管課程怎么改革,我們備課的核心還是要把握課標,鉆研教材,這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靈活變通教學方式,用最少的時間給學生最大的收獲。
和兩位教師所在學校的教研處交流后,得知兩位教師在本次同課異構活動前反復揣摩鉆研教材,精心預設學習目標,和同仁交流思考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如何把握“區分一個命題的條件與結論”這一重點,如何突破“舉出反例來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這一難點。他們的精心準備,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精彩。
(二) 有效組織教學,展示獨特教學風格
有效組織教學需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進而展示獨特的教學風格。本次活動中的L教師最大的特色是能熟練地駕馭教材,對教材加以內化,經過了一個懂→熟→化的過程,他將教材中的例題、練習進行整合改編,根據需要選擇使用,既能鞏固新知,又能再引出其他新知。共同學習假命題之后,順其自然地引出反例概念,適當調整了教材的知識結構,向我們展示了動態的、變式的教學風格。J教師的課堂以學生在具體活動和操作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觀察變化,直觀清楚,更好地探究問題,并及時啟發、點撥、鼓勵,展示了數學課堂的理性與嚴謹。
“同課異構”教學研討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多維的角度,迥異的風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華,這種多層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討,可以整體提升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作者簡介:
汪忠琴,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學西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