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英??
摘要:提問,是教師課堂之中經常運用的手段和方式,能夠引發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積極性、點名內涵深刻性、推動學教實效性。在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師利用和借助于一系列教學資源、教學措施、教學手段,實行學教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實踐活動,以期達到學教相長、共同進步的目標要求。本文作者從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體會,對數學提問活動推動課堂教學進程開展了較為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教學活動;核心素養;學教成效
課堂教學,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運動的實踐活動,這其中需要教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參與和積極配合。在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師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利用和借助于一系列教學資源、教學措施、教學手段,實行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實踐活動,以期達到學教相長、共同進步的目標要求。提問,是教師課堂之中經常運用的手段和方式,能夠引發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積極性、點名內涵深刻性、推動學教實效性。近年來,筆者通過圍繞數學提問,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素養等方面,做了粗淺的教育教學探究,深刻認識到提問的現實重要性和客觀實效性。現在此結合教學實踐體會,對數學提問活動推動課堂教學進程做一簡要的試論。
一、 實施課堂提問增強主體探究新知能動性
教育心理學指出,提問作為常見課堂教學方法,其中的一個重要功效,就是提振學生主體的內在探索欲望和積極情感。筆者發現,有少部分高中生之所以課堂之中,無精打采,毫無精神,面對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不愿、不想參與,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樹立積極能動的學習情感,保持樂觀向上的學習素養。當前高中數學課堂,學生學習壓力、學習任務重,更需要教師注重學生主體內在情感的培養。這也是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涵之一。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提問在引發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好奇心、推進學生深刻性等方面的功效,結合教材教學要求、學生主體認知現狀,提出具有現實意義、趣味特點的案例,并借助于多媒體器材予以補充呈現,從而提高高中生探究能動特性。如“等比數列”第一課時教學中,不少高中生面對等比數列的概念以及公式,心里就打退堂鼓。此時,教師在講授新課開始,就向學生講授“古代一個國家關于國王和麥子的故事”,并通過教學軟件展示出這一故事的動態畫面,并且向學生提出,“如果按照這樣的話,你能告訴第一百個格子里面應該放多少麥子嗎?”的問題。高中生面對生動的畫面,教師的提問,情感得到有效激發,能動意識得到有效增強,從而自覺、主動的參與進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
二、 實施課堂提問推動主體探究案例深刻性
筆者以為,提問引發學生的注意力,是淺層次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學生借助于教師的提問,獲取深入、有效學習的渠道和方法。筆者發現,有不少高中生探析數學問題案例時,由于解析卡殼導致問題解答活動戛然而止,難以深入進行下去,此時教師沒有直接告知解答的方法,而是向學生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學生面對教師的提問,豁然開朗,從而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其中教師的提問發揮了“疏通”、“啟示”的積極功效。因此,教師在課堂講解之中,面對高中生數學學習活動,特別是他們認知出現疑惑或解析出現疑難的情況時,有意識的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從而帶動高中生觸類旁通,獲取學習認知、解析研究的方法路徑,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如“已知函數f(x)=2sin(x+π/6)-2cosx,x∈[π/2,π]。1. 如果sinx=45,求函數 f(x)的值;2. 求函數f(x)的值域”案例教學中,高中生在研析數學問題進程中,認識到該問題需要運用“復合三角函數的單調性、三角函數的求值”等知識點進行解答,但在探析過程中出現了卡殼問題,此時教師針對這一現狀,向學生提出“三角函數的化簡和求值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時高中生意識到問題的解答應該利用“函數思想以及轉化法等解題思想策略”進行有效解答,從而獲得了有效解答問題的路徑和技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中生數學探究素養的提升和養成,較好的達成了核心素養所提出的“四基”目標要求。
三、 實施課堂提問健全主體探究要義系統性
課堂提問是教師講解知識要義,傳授學習技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學生只有在教師的不斷提問下、不斷啟發下,才能深入的思考、深刻的研析,從而逐步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內涵,形成更為全面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因此,筆者在課堂教學進程中,在講授新課內容基礎上,采用提問的形式,引導高中生結合教師的所提問題,進行更進一步、更近一層的思考和研析,要求他們結合所學的知識要點和內涵要義,進行綜合思考,理順各數學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逐步構建起完善、完備的知識架構體系。如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學習活動后,教師針對高中生的學習情況,向他們提出“在△ABC中,已知∠BAC=90°,AB=6,若D點在斜邊BC上,CD=2DB,則AB·AD的值為多少?”的案例,組織他們進行解答探究,高中生通過對問題條件、解題要求、解答思路、解答過程等多方面的探究和分析活動,從而逐步認清了“兩個向量加減法的法則、幾何的意義以及兩個向量垂直的性質”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形成了較為健全的數學素養。
總之,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常用教學方式,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創新加工,予以科學使用,最大程度發揮提問的積極功效,使之成為推動課堂教學、實現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重要動力。
參考文獻:
[1]朱麗.課堂提問中的“問題”檢視與對策[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2]王德勛.試論課堂提問的時機把握及提問方法[J].教育探索,2007年02期.
[3]王流漢.試論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運用和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J].教育探索,2016年02期.
[4]安世友.貴州省德江二中《讀書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課題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數學“問題設計”教學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西南卷)[C];2012.
作者簡介:
金淑英,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