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雅軍
摘 要: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通常尚未能夠自發地在小組中形成有序分工且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識,所以在科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內容就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針對在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相關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教育;科學教學;能力培養
四年級象征著小學教育的過渡關鍵期,如果能夠充分地加以利用就可以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行提升,而對于科學的興趣,加之以小組合作的內容也能夠保證學生具有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意識,從而真正地增強學生的科學素養。而合作學習重點在于為課堂營造出一種充滿合作與競爭的氛圍,達到思考問題與交流觀點的效果,是非常值得引起關注的一部分教學內容。
一、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角度
首先,受到年齡特點的影響,該時期的學生尚未成熟,并且心智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這樣就會使得分工合作呈現出較為混亂的情況[1]。那么在科學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時就會出現下列現象,能力較強的學生對于課堂內容饒有興致,而能力較弱的學生則無法融入學習,一旦氛圍成型,對于每一位學生的未來成長都會有較大的影響。并且更為夸張的表現在于,能力較弱且性格調皮的學生,非但不能融入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中,還會在課堂進行期間不斷尋求關注,或者伺機搗亂。從根本原因上來判斷,主要是在小組分工上沒有進行完全的明確,有的學生找不到在課堂進行過程中適合自己的位置和任務。
其次,學生之間可能并不具備充分的合作意識,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看到如下情形,隨著課堂合作探究活動的逐一開展,每位學生都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但是在小組匯報上卻難以綜合小組情況做出解釋和判斷,小組成員之間沒有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就開始試驗,遇到困難之后也不會尋求幫助,使得合作探究活動整體停滯不前。
(二)教師角度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點,首先,未能給出相應的明確目標,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其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試驗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教師由于自身認識不足,導致不能給出正確的研究目標和任務內容,從而使得學生容易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充分圍繞主線。
其次,教師無法在合作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做到收放自如的有效指導,因為合作學習本身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但是畢竟四年級的學生能力有限,所以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需要老師進行指導,那么為了讓學生少走彎路,教師應當努力改正這一缺陷。
最后,教師忽略了應當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教師布置完學習任務之后,學生開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但是有的教師未能很好地把控課堂時間,過快地結束了學生的討論時間,也就使得合作學習無法實現問題的深入探討,使得合作學習活動失去原本應有的意義。
二、科學教學合作學習活動開展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分組要點
為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各方面能力表現不同,綜合考慮智力、實驗能力、實驗興趣以及理解力方面的條件需要把握兩個原則,一個是堅持組間同質和組內異質的原則,另外一個則是要對小組成員進行靈活調整。
(二)分工要點
因為合作學習本身是需要由團體意識進行引導的,而在班上處于弱勢的學生很容易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受到忽視,那么教師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就需要尤為注意這些學生的心理狀態,保證他們能夠在活動中通過任務完成和角色的擔當提升自信水平。而成員角色也不應當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應該及時地進行輪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鍛煉[2]。
(三)合作渠道要點
教師不應當對學生的合作形式進行限制,因為讓學生自由選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例如在四年級的科學教材內容中的“天氣”單元,學生在針對天氣變化進行記錄的過程中,就可以自由選擇進行分段時間專人記錄天氣或者共同進行天氣信息的收集工作。
(四)抓住時機
合作活動的開展需要掌握時機,任務指導的過程要掌握時機,而不是隨便開始然后草草結束,而是要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地讓學生了解到此次合作學習的主要任務,并且傳授相應的知識學習、器材使用以及試驗方法要點,每當學生遇到瓶頸時,都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
(五)評價的重要性
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實際上是非常需要被評價的,充分了解學生的行為模式,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并采取多樣化的方法來進行評價。運用檔案成長記錄袋來進行記錄,并且在期末考核時加入合作學習活動過程表現的評價,這樣能夠加強學生對于合作學習活動的重視。
在小學階段,若想要為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奠定基礎,就需要在科學教學中增加合作學習的內容,那么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在其中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就需要教師對于此類活動率先引起足夠的重視,注重細節上的準備,用心塑造學生的良好品格。
參考文獻:
[1]胡志良.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科學導報,2017-07-07.
[2]李文娟,李丹.關于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思考[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