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萍
摘? ? 要: “創設多樣教學情境,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是本校低年級語文教研組最近幾年的專題研究,目的在于在識字教學中改變以往枯燥單一的識字教學方法,努力探索多樣情境下有效的識字方法,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使他們真正愛識字、樂識字、輕松識字。
關鍵詞: 教學情境? ? 識字興趣? ? 低年級學生
通過對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教學情境創設行為進行觀察和分析,對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的案例進行反復剖析和研究,努力探索教師教學情境的創設與學生識字興趣之間的關系,梳理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情境創設的策略和技巧。
一、明確各教學要素與創設多樣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之間的關系,提供課題推進保障。
教學過程中的各要素與創設多樣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存在密切關聯,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目標預設、環節調控的適宜程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影響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在以“一課三研”、“優質課例解讀”、“對比課”為主陣地的課題實踐活動中,各教學要素在一次次反復研討、推敲中不斷改進和調整,逐步形成相對成熟的低年級語文活動。
1.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是創設多樣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的基礎。
(1)課前精心預設。
課前精心預設,并針對每個環節提出可能性假設,假設學生的答案是什么?假設某種現象,我該怎么應對?假設越多,教師在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就越從容,能更好地為目標服務。
如在開展一年級活動《你姓什么》前,我發現隨著學生知識經驗的豐富,他們逐漸對文字產生興趣,而且學生大部分都會寫自己的姓氏,但是對于自己的姓氏怎么記或代表了什么意思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事先讓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在家做了一張調查問卷:“你為什么姓這個姓?這個姓怎么記?你的姓代表了什么意思?”有了這一基礎,學生在課堂中就能自由地交流,并很快將他們的姓氏熟練記憶,有的還說出了許多姓氏潛在的起源。通過課堂,學生體會到了無窮的樂趣。
(2)課中圍繞目標進行情境創設。
我校青年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普遍存在情境創設隨意性強的特點,針對此現象,我們利用攝像實錄及現場觀察記錄表,引導教師在活動后觀察實錄,對活動組織狀態有客觀真實的了解,再圍繞“情境創設是否圍繞目標、體現主題”組織課題組成員逐句分析教師情境創設的適切性。
2.完善教學活動方案是創設多樣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的前提。
(1)制定切實目標,明確識字教學的意義。
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既是教學設計的起點,又是教學設計的終點。識字目標的有效制定有助于教師把握識字教學方向。教學目標定位過高,則無法完成本次教學任務;目標定位太低,學生能力無法提升;教學目標定位含糊,重點不凸顯。
(2)優化教學環節,豐富情境創設內涵。
如果說目標定位是方向的話,那么過程設計就是實現活動目標的載體。設計環節時教師要考慮以下幾點:a.課堂多考慮給予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自主表達的空間,關注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積累感性經驗。b.教學各環節層層遞進,有相應的聯系。c.進行差異教學,采用不同的梯度支持孩子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習與探索。
二、立足校本,優化教研過程,多渠道研究激發低年級學生識字興趣中情境創設策略。
教研組是教師提高業務水平的重要陣地,借助各種研討活動引發教師調動已有經驗,主動反思、實踐、調整,探索教學活動中教師創設情境的策略。
1.解讀優質課例,梳理情境創設的策略。
經典課例凝聚了經驗教師的情境創設激發識字興趣的優勢,是日常實踐活動無法替代的,在分析校內外經典語文課例中教師情境創設激發識字興趣的基礎上,思考分別運用了哪些情境創設策略,這些情境創設策略的運用對于活動的開展具有怎樣的促進作用?并以案例的形式梳理、交流,在組織學習的基礎上引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借鑒和運用。
2.新老對比活動,挖掘情境優化策略。
新老教師無論在教育觀念還是教育行為上都存在很大差異。在對比活動中,課堂的目標、過程均相同,增加了兩者的可比性,使我們的觀摩更聚焦于情境創設方法和效果。識字教學時,教研組成員觀察新老教師分別采取了哪些情境創設方式,分析判斷她們各自的意義和價值,挖掘情境優化策略。
3.推進一課三研,提煉語言優化策略。
課題實踐活動主要以一課三研的方式推進。每次實踐活動開展前,組內教師會圍繞一個中心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觀摩思考,由于事先有了充分的分析和準備,課題研討變得更聚焦。在三次遞進式實踐研討中不斷完善活動各教育因素,采用交流的形式將“三研”的過程細化、深化、有效化。每位教師將三研后的感受、收獲及提煉的語言優化策略以案例形式記錄下來,形成課題分享資源。
4.進行實錄跟蹤,努力提高語言優化能力。
跟蹤實踐活動以觀看視頻實錄的方式展開。實錄是活動的再現,觀看時更具針對性。如:針對新手老師在活動中常常頻繁重復孩子的話這一現象,我們有指向性地采取了跟蹤記錄的形式,請她連續三次在開展跟蹤課期間上相同類型的活動,并把她與同學們在活動中的每一組對話都記錄了下來,通過伙伴們的共同研討,在逐句分析教師情境創設的語言中,判斷情境創設對識字興趣的價值,提煉情境創設策略,把重復和無效的情境一一刪除,再請本人第二次開展活動。在一次次實踐——研討——分析——提煉過程中,教師的情境創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探索識字活動中基于學生發展需求的情境創設策略,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以統編教材一年級上三實踐《比尾巴》為例)
1.教師情境創設策略之一:創設語境,專注課堂。
為教學創設課文語境,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專注于課堂,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更生動地理解教學內容,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
《比尾巴》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通過問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在教學中,吳老師創設了小動物們比尾巴的故事情境。揭示課題部分,先讓學生思考平時見過的小動物比我們多了什么,從而引出課題中的“尾巴”,并教學這兩個生字,關注讀音,再教學“比”字,學習新筆畫“豎提”并了解“比”字的筆順,通過朗讀課題,了解小動物們要比尾巴這一故事情境。整體感知部分,則讓學生帶著問題聽錄音,問題的設置也是一種情境,讓學生說一說:今天,參加比尾巴的小動物有誰?只有讓學生融入情境,他們才能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同時提高“聽”的能力。接著學習課文內容時,讓學生進入情境:小動物們具體在比尾巴的什么?引導學生關注比尾巴的“長”、“短”、“好像一把傘”。
2.教師情境創設策略之二:抓側重點,扎實教學。
生字教學不但要融合在課文情境中,還要抓住音、形、義上的側重點,讓學生在教學中對生字有較為深刻的印象。
《比尾巴》中,“兔”、“傘”都是象形字,通過比較字形和生字表示的事物的樣子,讓學生記住字形?!岸獭弊终窍鄬τ凇伴L”來說的,既明確了字義,又復現了另一個生字“長”;“把”字在課文中作為量詞,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事物“一把槍”、“一把刀”、“兩把尺”,積累一些“把”的用法。同時,學生學完拼音單元不久,對拼音的掌握還不是很熟悉,因此,生字的讀音是一個重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小老師領讀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觀察生字讀音的重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整體認讀音節、三拼音、第三聲拐彎),并讓當小老師的學生提醒重點,從而訓練學生對拼音的敏感度。
3.教師情境創設策略之三:聯系舊知,以舊帶新。
無數事例說明,那些與牢固掌握的舊知識和經驗相聯系的新知識最能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識字教學中,我經常用同意字歸類、形近字比較等方法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比尾巴》中,在教學“尾”字、“公”字時,讓學生再次區分復韻母ei和ie,回憶四個后鼻韻母ang、eng、ing、ong,鞏固拼音知識。指導朗讀“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一句時,讓學生回顧“一”在不同詞語中的不同讀音,“一會兒”、“一個”讀第二聲,“一邊”、“一群”讀第四聲,“一把傘”這里也讀第四聲。
在教學中運用舊知作為鋪墊,學生不但能熟練之前學過的內容,還能對知識進行前后聯系,更好地吸收新的知識點。除了以上這些策略之外,在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時,教師還創設了兒歌識字、故事識字、字謎識字、找規律識字等情境,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創設語境、抓住重點、聯系舊知等多樣的教學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我們相信在教研組教師共同努力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下,識字教學的實效性一定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藺學軍.在語境中復習生字[J].小學語文教師,2018(1):61.
[2]劉艷萍.二教“游”字[J].小學語文教師,2018(1):62-63.
[3]陳妍.激發識字興趣培養識字能力[J].教育教學探討,2015(3):154.
[4]黃木蘭.激發興趣提高識字教學實效性[J].基礎護教育,2015(32):278.
[5]金美花.快樂識字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1(5):35-36.
[6]李玉敏.自編自族故事也很有趣[J].小學語文教師,2018(1):60.
[7]譚湘群.我這樣教“鼻”字[J].小學語文教師,2018(1):63.
[8]陳曉菊.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簡談[J].讀與寫雜志,2010(2):28.
[9]張金英.激發小學生識字興趣的方法[J].教師博覽,201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