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娥
摘要: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學生、教師以及課堂教學都發生了變化。以往在課堂上學生不愿舉手,常舉手的都是成績較好的學生,課堂顯得比較沉悶。而教師以往比較注重教,學生以聽為主,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學,新課程改革實施后,教師較注重學生學的怎樣,以小組討論學習為主,學生變得樂學了,課堂教學變得鮮活了許多,教學氣氛也活躍了許多。然而伴隨這些變化,我們開始思考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這個問題來談談我對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預習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 激勵 習慣
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從我個人的角度認為課堂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教師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獲得自己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還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和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學生、教師以及課堂教學都發生了變化,我不斷地思考: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做好預習,提高學習效率
目標明確的預習,準備充分的預習,是學生課堂有效性的保障,可以讓學習新知識的整個過程事半功倍。既然預習這么重要,那么學生要怎么預習呢?我們必須給學生提供預習的方法。我所教的是中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我把預習留在課下。平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初讀課文,從字詞入手。我要求學生先讀一次課文,對于生字詞,要求學生會讀、讀準音,明白字詞的含義,然后能較為流利地朗誦課文,并想想課文大概講了什么。在這方面我通常布置學生至少讀課文3次以上,并要求家長在旁在注明已經讀了幾次,保證學生在家有讀課文,對課文有大概的了解。此外,在早讀或在上課前也會讓班長帶他們讀當天的課文,以加深印象。
(二)再讀課文,思考并標注。在讀文的過程中,要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做標記。例如:用“○”標出文中的生字新詞,用“▲”標出自己容易讀錯的詞語,用“?”標出疑難的地方,用“~~”或在詞句下標點劃出好詞好句,用“( )”標出自己感受較深的句子,并在旁寫上自己的感受,長期這樣做,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會逐步增強。
(三)堅持檢查,確保課前預習。設置預習問題要從易到難,例如,我的提綱通常前面都是字詞的理解與概括主要內容,后面是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問題,這樣階梯式的預習要求,可以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教師還要持之以恒的檢查,這樣才能保證到學生認真地對待預習。每一課的預習我都會收上來檢查,并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給予等級,這樣學生每一次的預習就有了保證,課堂就會更有效了。
(四)利用好預習的提綱。雖然布置了預習了,但對于一些中下生,他可能會敷衍了事,讀一讀課文就算完事了。因此,我會出一些提綱來保證預習的效果。
總之,預習作為教學環節的第一步,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的基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經過長期的思考、體會,自會形成一種習慣,所以,教師抓好了課前預習,也就意味著課堂教學成功了一半。
二、重視文本,注重養成學習方法
除了老師要重視文本外,我覺得學生也應該重文本。我們在課堂經常發現,有的學生才初讀一次課文,字詞還沒理解,句子沒讀通順,課文主要內容還不了解,教師就匆匆忙忙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甚至直奔重點或中心去談體會。但由于學生對課文還不熟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由于理解膚淺,體會也不會深刻。
現在以生為本的教學課堂里,通常都是小組討論學習為主,但有些學生并不知道哪一句才是重點句子,也不會聯系實際來談感受。那么教師就要先教給他們談感受的方法。剛開始,我們可以出示一段話為例,告訴學生通常總結性的話或描寫精彩的語句都是較重要的句子。找到了重點的語句要談感受,而有些學生經常泛泛而談,或沒有抓住重點來說,有時要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就更難了。此時教師可以以填空的形式或加點詞來引導學生談體會,例如《燕子專列》這一課,我出示這一段:“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要學生談談讀了這段話的感受,可是學生并不是很會談,那么我就在句子里把“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非常疲勞、饑寒交迫、瀕臨死亡”等詞標成紅色,這樣學生就可以一下子抓住這些主要的詞語來談感受了。經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學生也慢慢地學會找關鍵詞來談感受了。
三、評價,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特別是在小組交流時,教師必須明確要求、規則和時間,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要討論交流的問題,在學生遇到問題也要及時的給予引導。教師在課堂上的調控也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對于學生學習的評價,不但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對于他們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情感態度等也要進行客觀而公正的評價,要適時的給予表揚和肯定。要善待學生出現的錯誤,在指出不足的同時,也要對有創新的思維充分的肯定,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生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隨機利用有效的點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鼓勵、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教師要利用好這一點,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決心,提高學習效率。
四、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我覺得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要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也很難高效起來。我覺得在高效的課堂上,學生至少有以下兩個習慣才能高效,一是認真傾聽,二是學會組織好語言,能流利、準確地表達出來。如果每個學生都暢所欲言,課堂必定很活躍,但是沒有聽清別人說什么,也不知道別人說得是對是錯,只顧自己說也達不到發展的目的,所以必須養成學生認真聽別人說的習慣,這樣才有利于大家共同學習共同發展共同進步,課堂才能高效起來。在聽的基礎上加上了自己的思考就要想把自己所相表達出來,這時學生要學會組織自己的語言,把觀點說清楚,不要亂說,也不要說廢話,當然語言的表達是需要時間去訓練的。如果這兩個習慣培養的好,那么課堂有效性就更有保障了。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讓我們教師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愿意學、主動學以及學會學,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黃江鎮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