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起磊
【摘要】優質的課堂應該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給人以美的享受。要想上出一節精彩的政治課,不僅要充分的理解教學內容、準確把握學情,還要精設教學情境、巧用現代媒體,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讓學生愿意說、有話說。這樣才能讓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政治課堂變得更加鮮活靈動、富有魅力。
【關鍵詞】政治課堂 教學情境 現代媒體 優質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044-02
課堂作為新課改的主渠道,是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平臺。鮮活靈動、富有魅力的政治課堂,往往是精彩不斷,給人以美的享受。要想讓課出彩,既要把握學情、巧搭結構,又要恰當使用現代媒體、選擇貼近學生情感的材料,讓學生愿意說、有話說,這樣的課堂更有“生命力”。2017年5月我獲得了在江西南昌舉辦的第十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的參賽資格,課題是課題是《世界因生命而精彩》。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了更好的完成這次賽課,我常邀請學科同仁聽課礳課。特級教師吳望民老師在評課時指出:“一節精彩的課應該是給人以美感和享受,課堂應該是發現美、創造美的舞臺。”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不斷探索優質高效政治課堂的實現途徑。課有常,而教無常。下面我結合這次賽課的感受,談談自己在追尋優質高效的政治課堂方面的嘗試與思考。
一、精準把握學情,讓政治課堂更高效
課程的設計應以課標為依據,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出發,遵循“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原則[1]。為了讓學生懂得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貴的財富,理解生命的意義,激發學生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情感,提升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能力。我以“感受生命、感知生命、尊重生命、感悟生命、關愛生命”五個環節為主線,不斷創設情境,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政治課絕不是教師的一味說教。在整節課的設計上,我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出發,采用初中生所喜愛的教學方式。在感受生命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說,通過問題的設置:“列舉我們身邊的生命,并說說這些生命對人類、對地球有什么意義?!弊寣W生小組討論,展示交流,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積極性得到極大調動。精準分析學情、教學貼近生活,讓課堂更高效。
這種視角獨特、新穎的情境設計及在課堂上的恰當運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二、發揮學生主體,讓政治課更有活力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币虼?,教學過程的根本就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他們學會學習,讓他們在互動中獲得一些直接體驗,提高學習能力。
有效的教學互動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課堂的活力在于學生的參與。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有許多是難得的教學資源,教師如能及時靈活應用,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記得讓學生談生命的感人故事時,有個學生舉了“老鷹重生”的事例,不僅語言表達好,而且還聯系自身實際談了感受,其他學生深受啟發,自發鼓掌,把課堂推向一個高潮。我借此機會進行了點評,順利將課過渡到尊重生命環節,不僅自然流暢,更是多了一份靈動。
課堂絕不是教師的“獨舞”,而是師生之間的高效互動。教師通過真摯的情感、詩意的語言和智慧的手法點燃學生的激情、激發學生的靈感,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舞臺,才能真正給予課堂“生命”。
三、精設教學情境,讓政治課更有魅力
教師作為情境教學的組織者,創設教學情境要以教材為基本內容,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精選材料、精設情境,這樣可以高效地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角。一節精心打磨的課,總有一些地方令人回味無窮。在課的五個環節里,我以學生活動為載體,巧搭結構、精設情境,課程不斷深入、層層遞進,讓學生的情感逐步升華。在“地球訴說”內容的準備上,是由學生和我在課前把文字材料轉化成視頻材料在課上播放,讓學生更直觀的體會到地球的創傷。在學生有了情感體驗之后,再對學生提問,反思人類的行為及今后該如何去做。學生談感受、議行動,讓課堂再次活躍起來。
靈動的課堂在于創造,創新的課堂富有魅力。在課程結尾的作業設置上,用一盆植物作為禮物送給全班,要求學生精心照顧。這一教學安排讓模擬情境變成了現實情境,讓教學回歸生活、指導生活,既輕松愉悅地達成教學目標,又實現了思想品德課的育人功能。
四、巧用現代媒體,讓政治課堂更靈動
信息技術如何與課堂進行深度融合,這是教師經常遇到和關心的問題。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讓課堂化靜為動,教學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2017年5月我應邀參加在南昌舉辦的“全國創新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并作說課展示,既欣喜又倍感壓力。如何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強大優勢展現出來,這是我面臨的一大挑戰。
現代媒體的應用,擺脫了傳統課堂的桎梏,實現了課堂的延伸?!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更是將“小課堂”與“大社會”,進行了完美的鏈接,有效地拓寬了教學空間[3]。為了有效地利用現代媒體,把課堂教學延連接到生活中去,提高課堂教學的現實意義,我做了大膽的嘗試。例如在“關愛生命”環節,先由學生討論生活中“關愛生命、保護環境”的做法;然后,提供手機,由學生用微信漂流瓶的方式,將自己的環保倡議傳遞出去,進行網絡互動。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學生的環保宣言得到了場外網友的響應。課堂鏈接著生活,學生關注著社會,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進一步落實。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積極落實“尊重學生人格、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使每位學生都獲得發展”的新課改理念。教師通過巧妙的設計與學生靈動的參與打造出優質、高效的政治課堂,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從而,真正讓政治課堂成為鮮活靈動、富有魅力的舞臺,把政治課堂的時光書寫成豐富而精彩的成長故事。
參考文獻:
[1]李濤.《以學定教以教導學——教學模式和課型的選擇與應用(初中思想品德)》[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頁.
[2]李濤.《以學定教 以教導學——教學模式和課型的選擇與應用(初中思想品德)》[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7頁.
[3]吳望民.《Ipad進課堂,展現出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思想政治課教學》2013年第2期.
注:2016年安徽省基礎教育教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