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站在新的歷史發展節點上,培養人才需要從基礎教育做起。通過多樣化的中學歷史教育方式融入傳統文化,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素養。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基,也是開展中學歷史教育的文化載體與平臺,對于學生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通過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自身修養,是現代中學歷史的重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傳統文化;思想滲透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基,也是開展中學歷史教育培養工作的文化載體與平臺。站在新的歷史發展節點上,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通過開展多樣化的中學歷史傳統文化培養方式,融入文化精神理念,提升中學生自身素養,堅定文化自信。
一、 中學歷史學科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脈絡聯系
從本質核心來講,文化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思維反映,同時也會反作用于經濟社會發展,所以從本質來講,中華傳統文化根植于中華文明歷史。文化與道路、理論、制度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是實現社會發展的源泉與動力,中華民族所有的文化都源自腳下這片歷史沃土,植根于中華文明體系,是在傳承了5000多年文明的基礎上,共同形成的發展認同感。作為精神內核,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提煉與升華。基于此,中學歷史學科與中華傳統文化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傳承傳統文化,也是中學歷史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通過滲透傳統文化,對于改進中學歷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傳統文化既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也能提升教學綜合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中學生文化格局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滿足當代學生的多元化需求,現代學生成長在互聯網時代,對于傳統文化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優化滲透傳統文化教學方法,提升中學歷史教學的文化內涵,讓學生融入到文化知識體系中,對于中學歷史教學而言具有積極的教學價值。
三、 當代中學歷史教學在文化培養方面的缺失
(一) 學生缺乏學習傳統文化主動性
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學生缺乏學習傳統文化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問題。從學科性質來看,歷史學科具有較大的難度,傳統文化蘊含其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畏難情緒。此外,很多學生雖然對于歷史學科中的傳統文化學習較為重視,但是由于找不到正確的方法,教師又沒有及時進行教學引領,所以阻礙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積極性的提升。探索嘗試找到提升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是提高中學歷史教學效率的關鍵。破解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關鍵點,是中學歷史教師的重要任務。
(二) 傳統文化主體地位無法實現
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應當是教學的主體,但是在很多歷史課堂上,由于老師固守傳統教學模式與路徑,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成為制約教學效果提升的一個瓶頸。在中學歷史課堂上,很多學生被動接受課本知識,文化滲透不夠,學生也參與不到歷史傳統文化教學中來,久而久之,很多學生喪失了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對此,讓優秀傳統文化主導課堂,充分落實文化育人理念,是提升中學歷史教學效果的核心要素。
(三) 歷史學科文化教學缺乏實踐性
從中學教育的特點來看,其教學宗旨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人才實踐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在傳統文化滲透過程重中,普遍存在缺乏實踐教學的問題。很多教師按部就班開展歷史教學,不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既無法營造有效的歷史實踐環境,也不注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滲透訓練,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歷史實踐和文化感知能力都較為薄弱。
四、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思考
(一) 注重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
隨著中學歷史教育工作的創新開展,愈發強調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示范引領作用,基于這樣的情況,在開展中學歷史教育工作過程中,要加強文化的滲透與強化,通過構筑學生文化認知,要以傳統文化為導向,提振學生積極學習歷史的動力,讓傳統文化在新時期重新煥發生命力,推動中學歷史教育工作不斷發展,推動總體工作效能不斷提升。比如說,在《論語》《千字文》等古文經典中,都有很多文化內容與歷史學科教學內容存在直接關聯,對于滲透傳統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二) 強化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
在開展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融入傳統文化,教師要進一步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強化對學生的個體關注。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要想實現多元文化教學,關注學生個體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對教師的教學靈活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認清教學形勢,開展有針對性的歷史教育,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比如說,在講解“先秦諸子百家”“兩漢經學”等內容時候,不同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歷史教師要充分尊重并引導學生,實現傳統文化滲透目標。
(三) 注重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在開展中學歷史教育過程中,要想實現歷史知識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不能一味照抄照搬文化原文與傳統理念,而是要營造相應的傳統文化環境,在借鑒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要結合中學歷史教育發展實踐,通過有機梳理,利用現代手段不斷弘揚傳統文化,同時摒棄落后的文化思想與理念,最終形成相應的思想環境文化氛圍,讓中學生在潛移默化間接受傳統文化精髓與理念,提升對相應理念的理解與認知能力,進而更好地詮釋當代歷史教育內涵,通過多種方式營造傳統文化環境。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中學歷史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可以構建學生的文化認知,提升學生對于歷史文明和中華文化內涵的理解能力。中學歷史教師要敢于創新、勇于創新,注重發揮中華傳統文化的引領作用,提升中學歷史教學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盛學鋒.中學歷史課堂傳統文化的融入性研究[J].科教文匯,2016(25):107-108.
[2]唐先飛.論中學歷史教材中民俗文化內容的教育價值[J].讀與寫(上,下旬),2015(21):474-474.
作者簡介:
陸啟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百色市靖西市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