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生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素質教育背景下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將學生為核心,發揮出學生的個體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數學思維作為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以數學思維為培養核心,尋求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新方向。通過這樣的方式,為高中數學教學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數學思維 高中數學 實踐方向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35-01
1.引言
高中階段學生處于健康成長階段,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對學生自身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教育現代化的今天,高中數學教學要以數學思維培養為核心,展現出數學思維的魅力與內涵。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以數學思維培養為核心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方向,提出系統、科學的數學教學方案。
2.高中階段學生應該具備的數學思維
①空間思維。該思維能力是基于數學立體幾何內容提出,良好的空間思維有助于學生解決幾何問題,在空間思維中尋找數學問題解答方法;②逆向思維。對數學內容的反轉思考,有助于學生從新的角度去看待數學問題,提高數學解題能力;③邏輯思維。數學知識是一個緊密的邏輯處理過程,任何一步出錯都得不出正確結果,邏輯思維的掌握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有一個全面的認知,保證解題邏輯的嚴密性;④概括思維。數學知識相對復雜,特別是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系統性較強。概括思維則可以理清知識點,將龐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找準數學知識側重點;⑤抽象思維。通過數學問題中常見的符號或者公式來抽象的展現出事物之間的復雜關系;⑥發展思維。從一個知識點發散到多個知識點,利用知識的拓展延伸來解決數學問題。
3.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培養策略
3.1優化數學課堂內容
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堂內容占據絕大多數的時間。傳統的課堂教學由于缺乏對內容的優化與設計,導致學生的參與度嚴重不足,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優化數學課堂內容,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實踐當中,自覺跟隨教師的思路去解答問題,逐漸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例如,在一些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點教學內容上。教師通常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將整個教學分為不同的內容與教學階段,完成知識點的拆解之后,逐步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上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欲望有所提升,數學思維也會在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中得到培養與提高。
3.2激發知識探究渴求
新課程標準要求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學生本身,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之中提升自我。但從具體的實施效果來看,執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以教學思維培養為核心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要以激發學生的知識探究渴求為核心,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時刻保持對知識的探究能力,能夠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并且在探究之中去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為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打下堅實基礎。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當中,要多為學生提供探究性的問題,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問題之中,在小組合作中解決探究性問題,發揮出個體的價值,提高學習自信。長此以往,有助于數學思維的養成。
3.3舉一反三靈活思維
從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具備的數學思維分析來看,多種思維都能夠對數學知識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但如何保證思維的靈活性,讓學生可以針對數學問題的不同靈活采用不同數學思維顯得十分關鍵。因此,通過舉一反三靈活思維的培養,對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就一個解答題向學生展示多種解答思路,從不同角度切入并最終得出解答問題的方法,保證解答過程的系統性與全面性,讓學生可以對教學思維靈活性有一個全面的認知。而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要求小組盡可能多的探索不同的解題思路,以此來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并將其應用到現實數學問題的解決之中,提高數學教學質量[1]。
3.4做好及時總結反思
總結反思過程是數學教學的關鍵性階段,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教師和學生進行及時的反思與總結。以數學思維培養為核心的高中數學教學更要注重反思與總結過程,并且能夠在該過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理性的評價自我。教師在該階段要針對問題的解決途徑引導學生去反思與總結,更好地認識到教學思維的掌握情況,遇到問題之后靈活運用多種數學思維去解決問題,并尋找問題本身之間的內在聯系與發展規律,通過運用數學思維去解決數學問題,提升自我成就感,在及時的總結與反思之中加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感受快樂。
參考文獻:
[1]靳峰娜.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探析[J].才智,2014(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