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主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有的題目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如果生搬硬套給學生講解,學生即使解出這道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無法做到活學活用。為此,教師需轉變方法,進行變式教學,幫助學生轉換思路,理解內容,解決難題。本文將結合教學案例,就高中數學變式教學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理解和做法,并與同行共同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變式教學;轉換思路;理解內容;解決難題
在高中數學學習階段,對學生進行變式教學很有必要,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加其對數學知識的記憶,并運用變式轉化思路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我們老師可以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進行探究,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那么,我們需要分析與探究如何開展變式教學,才能使其最有效化。
一、 基本變式
運用變式解題的過程:改變某一信息→進行假設→轉變思維→進行推理→得出結論→解出題目。基本的變式分為兩種:①概念變式其實質是在教學中使用相關材料改變次要信息,凸出主要信息,用來揭示事物的本質,方便學生把握題目的關鍵點。在進行概念變式時,會常用到引入法(將學生引入到生活環境中,用熟悉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辨析法(進行題目的延展,幫助學生展開思維。)、深化法(深化該知識的內涵,幫助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等,輔助學生把握關鍵點。②過程變式其實質是指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層層遞進式的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構建知識脈絡,建立起連貫性。在進行過程變式,常使用條件法和結論法,輔助學生理解記憶,在教學時,進行條件的強化、幫助學生選用正確概念與公式,解出題目。
二、 提高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 學生認知方式的培養
所謂的學生認知方式的培養,就是教師要交給學生如何在較長題目中,發現考點與分析重要信息的能力的培養。高中數學的題目,可能綜合有多個考點,學生需要進行深刻理解后,把握關鍵點,才能正確地選用概念與公式進行解答。在教學時,教師需事先準備好相關材料,創設適宜的場景,與日常生活相連,促使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在創設場景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一起打造環境,而且在分析題目時,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們只在一旁進行指導;最后應處處為學生強化基本概念與公式,使用的前提與范圍,形成暗示作用,增強記憶。每道題都有不同的特點,只有進行認真分析,才能發現其中的本質,明白所要考察點,套用正確的公式,解決題目。
例如:已知點C1(-3,0),C2(3,0)與動點D(x,y),求滿足條件|DC1|+|DC2|=8的D的軌跡方程。
拿到這道題目,先進行審題,后進行變式。老師應帶著學生進行這樣的分析:這道題已明確告訴我們兩個點的坐標位置,還有一個動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式,使學生明白要進行變式,只能改變關系式,進行延展,發現橢圓的本質。變式1:已知點C1(-3,0),C2(3,0)與動點D(x,y),求滿足條件|DC1|+|DC2|=6的D的軌跡方程;變式2:已知點C1(-3,0),C2(3,0)與動點D(x,y),求滿足條件|DC1|+|DC2|=2a (a>0)的D的軌跡方程,用變式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助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此,可使用討論法與問題探究法,帶領學生展開探究,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意識。教師再不斷更換條件,產生一個個看似相似,又有區別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互幫互助地進行分析與探究,然后解決題目;最后再進行展示與歸納,方便學生積累經驗,促使其后期可以做到舉一反三。教師改變問題條件時,一定要注意到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情況,不易過難,而且要一層一層的進行變化,做到循序漸進,這樣既能幫助學生解決題目,又能為學生建立起知識的脈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歸納總結能力,進而有助于增長學生的自信心。
如過點C(0,3)可畫_條直線與雙曲線x24-y23=1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拿到本道題時先進行題目分析,學生進行合作分析后發現過點c且與雙曲線x24-y23=1只有一個公共點的直線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平行于漸近線,第二種是切線。現進行變式,變式1:過點C(1,3)畫直線滿足上述情況的有幾條?變式2:固定一點C,畫5條直線,看哪幾條符合上述條件是哪幾條?然后圍繞重難點,幫助學生構建問題,進行思考,深入理解。
(三)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時,我們要擴大自己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鼓勵他們進行探究,進行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在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引導方式,可使用多媒體與創設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指導時,要有耐心,有的學生可能就需要你點撥一下;在總結時,把權力交給學生,并適時指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構建框架,明白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最后對于有進步、表現好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與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助長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愈學愈熱,愿意主動去探索與創新。
總之,開展變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多去提倡與使用。在使用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在課前熟悉每一章的知識內容,把握好知識之間的關系,有規劃的開展教學;在課堂上,要去分析學生擺出來的變式,并關注差生,進行個性化輔導;在課后,要進行反思、歸納與總結,與同事積極交流,促進共同進步。我們教師要做好每一步,正確引導學生參與探究、進行變式、進行思考、進行歸納,真正地理解數學知識,最后提高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鄭漢聰.例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變式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7).
[2] 國秀平.著眼“變式”助力“探究”——例談高中數學變式教學[J].文理導航,2016(8z).
[3] 黃志敏.高中數學變式教學的有效性探討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2).
[4] 郝耀.《高中數學變式教學的課堂教學研究》研究報告[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5).
作者簡介:
陳佳妮,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