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平平
摘 要:讓學生把你所教的學科看做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學生像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其實是你應當引以為榮的事情。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善意的)。在教學中巧妙創設適當的情景,將有助于誘導學生學習的興趣,打開學生智慧的大門。學生在教師的嚴密組織和積極引導下進行的探究、發現活動,將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思想和心靈;創設情景;個性化發展
一、創設游戲情景,激發學生的協作探究興趣
說到游戲,學生肯定熱情高漲,尤其是電腦游戲,他們更是愛不釋手。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懂得如何將學生迷戀電腦游戲的熱情轉移到信息技術學習當中去,將游戲中可取的部分發揮和運用到信息技術教學中來。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玩轉鼠標”這一課時,在課前經過對教材的認真解讀和深思熟慮之后,我決定以“涂一涂游戲”和“熊出沒拼圖”兩個游戲為載體教學。在教學中使用了這兩個游戲,讓本來單調的信息技術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從而更好地提高了課堂效率。課堂上合理使用游戲情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和發展,從而達到玩中學的效果。
二、創設生活情景,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欲望
信息技術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其實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生動、有趣的情景,強化感性的認知,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觀察、操作、交流,讓學生能夠體驗信息技術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加深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并運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優化解題的策略。教師導入新課的教學語言要巧妙合理、生動而形象,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觸發學生的興奮點。例如,在學生學習五年級scratch《編排節目順序》這一課時,通過結合“迎六一”這一生活中的主題,讓學生很快理解如何編排節目順序,學生的興趣也比較濃厚。導入環節通過“迎六一”節目表演導入。引入即將到來的“迎六一”慶祝活動。通過發出指令、接受指令,讓學生在游戲中完成一系列的動作。結合本節課的廣播和接受廣播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因勢利導,把“生活”適時引入到課堂,把學生潛在的學習勢能轉化為動能,就會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創設質疑情景,促進學生的協作探究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顯得特別強烈。”創設一定的質疑情景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問題情景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教師為把學生引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有目的地設置的。學生被這有趣的情景深深地吸引,從而積極的對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進行選取。創設問題情景,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的過程。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探究目標,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學生的思維以動力。對于問題情景中隱含的“問題”,教師不要簡單地直接給出,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提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更貼近其思維實際,更能引發探究。所謂“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四、創設任務情景,讓學生自動形成協作探究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這樣在教學中就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中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學內容中從易到難的順序,而是在情景中以完成一個“任務”作為驅動來進行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并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在這種任務情景中,課堂教學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發揮,教師隨時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適時加以指導。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應鼓勵他們盡量通過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可以請教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如果小組成員都無法解決時,還可以向其他小組請教。他們的角色可以互換,遇到有重要問題時集體討論,共同研究,這樣不僅發揮了每個學生的個性,挖掘了他們的潛能,也發揮了集體的創造性。
五、創設個性特色的創新型情景,引領學生的創新探究
教師除了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內容創設情景,還應當自己創新,給學生創設具有鮮明特色的情景開展教學。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探求新知,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挑戰色彩的情景,能有效地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的創新情景具有巨大的潛力和開放性的色彩,任何教師都可以創設,但是只有對于學生的學習有意義的情景才是值得借鑒和發揚的。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做導演,讓學生扮演演員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劇,通過讓學生自己扮演多媒體工作人員、PPT講解員、微軟員工等角色,讓學生將自身掌握的信息技術展示給全班學生。
興趣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是最好的教師,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教學中,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使他們愉愉快快、輕輕松松地完成學習任務。只有學生的興趣真正被激發,才能使小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難學為易學,從而最終實現“快樂學習、快樂成長”這一根本宗旨。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