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偉
摘 要:學生是發展和探究的主體,輔助學生學會學習、主動拓展、增強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后續學習,還能為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確立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對學習的認知較為懵懂,學習動機不強,無法意識到知識對自己的重要性,因而,學生學習興趣一般,可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需要增加趣味元素,利用趣味元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第二,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注重教學過程,使學生將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語文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灰雀》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與灰雀有關的圖片與視頻,做好課程導入工作,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質量。
二、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而教師則起輔導作用
教師的職責既是教學生專業的課本知識,更是教會其學習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生的主動性不但會被調動起來,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能更及時地發現和提出,這就是課前預習的意義所在。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總結問題,在上課過程中提出,不但能夠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知,而且能夠拓展思維,從而引發出對一系列類似問題的思考,教師在此基礎上予以更深刻的指導,使學生掌握知識。整體課堂教學效率不僅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課堂時間也更加充裕。
三、注重開展探究性學習
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就需要教師重視開展探究性學習,不斷提高學生探究能力,通過開展探究學習使學生提出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在語文探究學習中,要以問題為導向,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出問題的能力。為此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如對課文內容進行質疑、對教師的教學內容質疑。教師應注重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只有讓學生產生疑問,才能使其產生學習欲望,才能產生深入探究的動力,通過分析和解決問題,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五年級的《落花生》這一課時,教師可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探究。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受到啟發,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
四、開展合作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是學生的語文素養要全面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學習形式上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使他們有成功的體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同桌合作或小組合作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常常采用分小組討論的形式,讓他們互相交流信息,發揮大家的智慧,集體的力量。如教學《新型玻璃》一課時,教師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結合課文中對五種新型玻璃的介紹,思考每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讓學生小組合作設計表格,把每一種玻璃的特點和用途填寫在表格中,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學習,然后全班交流。學生對五種玻璃的特點和用途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后,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深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在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主動探究的傾向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精神的充分體現。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我們的課堂只有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們的課堂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導下,有思考、有質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
參考文獻:
[1]汪金華.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未來英才,2017(2).
[2]余高嵐,黃 斌.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小學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