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君
摘要:通過對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開展分析,明確教學評價不科學、教學方法落后、學生個體性差異是主要原因。提出了采用分層教學法、運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注重學生興趣激發的校正措施,為關注這一類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兩極分化;評價方式;分層教學;個體差異
隨著教學改革深化,小學數學越來越受重視,同時對其教學質量提出了新要求。但從當前教學情況來看,“兩極分化”現象日益明顯,優秀學生與學困生之間差異增大,不利于在整體上提高小學生數學成績,難以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對兩極分化進行現象分析,采取合理措施及時消除。
一、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
首先,學生個體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復雜性特點,學生學習難度大。學生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即使教師優化教學方法,但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仍然無法跟上其他學生,尤其是與數學水平高的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其次,教學評價不全面。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深,教學評價方式落后,評價語言過于苛刻,容易傷害學生自尊心,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后,過于依賴教輔書籍,學生學習興趣低。
二、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的校正措施
(一)合理利用分層教學法,縮小差異
為了實現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正確看待兩極分化的現象,并注重對該現象的消除。這就需要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突破與創新,對分層教學法充分利用,以便最大限度地縮小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在了解所有學生數學水平與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將學生合理地劃分為基礎層、中等層、優秀層三個層面,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認真備課,依據學習層次,提出差異化學習要求,以便促使每個學生進步,逐漸縮小差異。
例如,在講授“年、月、日”相關知識時,教師應該對優秀層、基礎層和中等層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實施分層教學,這樣在降低每個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還能促使其數學成績逐步提升。如,針對基礎層學生而言,由于其數學水平較低,所以要求其掌握時間單位“年、月、日”,并且了解12個月每個月的天數,讓他們從基本的知識學起,難度不是很大,學生的積極性會被調動。對于中等層學生而言,需要對其提出較高的學習要求,不僅要指導大小月的判斷方法,而且還應該明確“年、月、日”之間的關系。針對優秀層學生而言,應該讓其準確掌握重難點內容,可以適當地加大學習任務的難度,促使其有新的突破。這樣既能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又為其學習差距的縮小奠定良好基礎。
(二)創新評價方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評價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對學生學習與成長都產生著重要影響。因此,為了快速消除“兩極分化”的現象,教師需要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并明確評價的目的與意義。在小學階段,學生心智不夠成熟,自尊心強,所以教師應該盡可能以鼓勵性評價語言為主,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如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等,以便讓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提升評價的客觀性、公正性。
例如,在講授“多邊形的內角和”相關知識時,可以將學生科學分為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的驗證,在對學生學習情況評價時,教師可以讓小組互評,針對演示驗證過程說出對方的優缺點,這種平等的評價方式既容易讓學生接受,又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在互評之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以鼓勵性的語言為主。如,某某小組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某某同學思路新穎流暢等,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熱情,促使其主動探索知識,縮小與優秀學生之間的差距。
(三)注重學生興趣激發,快樂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小學生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很難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因此,所有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并減少對教輔書籍的依賴,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法,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活躍課堂的氛圍,使其能夠高效快樂地學習,這樣即使數學成績差的學生也會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整體上提升學生數學能力。
例如,在講授有關“概率”知識時,為了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拋硬幣的游戲,這樣會打造一種輕松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也減少了對教材的依賴,使課堂充滿生機,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質量。
總而言之,學生個體差異、學習興趣低、教學方法與評價方式不科學是導致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開展分層教學、創新評價方式,進而在整體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縮小學生間的學習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