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課構建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是新課改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本文從界定概念入手,分析了政治課堂生活化的基本特點,以及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理論依據,提出了高中政治課構建“生活化”課堂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中學;思想政治課;理論依據;基本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10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88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以人為本;一個重要原則是“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并運用這些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師課堂教學要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理論概述
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也就是要將思想政治教學的理論環節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聯系起來,用實際的社會知識來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通過理論和實際的融合,來感受生活的可親可愛,進而對未來的生活產生追求和熱愛,自發學習理論知識。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考慮到高中生真實的生活經歷和知識背景,結合現實的生活,聯系實際講政治,將實際生活課堂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要考慮到兩點,首先是根據教學內容,結合高中生的生活實際,在課堂上進行合理的情景創設,從而實現課堂回歸生活。其次是要將現實生活課堂化,也就是說課堂上的教學生活要強調現實,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實現課堂和課后的無縫對接。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生活化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更充分地體現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科特色。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識性,這與當前國家對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方面以及社會科學常識方面的基本要求相一致,也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青年學生的要求。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基本功能所在。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增強教師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目標。“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師德歷來都是衡量、評價教師的首選要素。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
當前,很多教師都是憑借一張嘴、一本書和一支筆來進行課堂上的知識灌輸,一味說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實踐的主動性,導致課堂教學沒有生機,課堂效率低下,改變這種現象就是要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教學回歸生活。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強調教師要將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相連接,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將理論知識融入到現實生活,形成思想政治知識和社會生活現象相結合的新模式。具體到教學內容上面,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社會科技生活發展態勢,選擇學生個人終身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分學科設計出各類可供學生選擇的課堂內容。比如,在講解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影響的第二點表現“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這個知識點時,由于在練習冊的相關題目中經常會提到“需求彈性”這一術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需求彈性”這一名詞進行補充介紹。在教學實踐中,我在交代出“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小,而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大”這兩個知識點以后,指出價格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反應程度有的大有的小,就像橡皮筋一樣,可以伸長,可以縮短,是有彈性的。而這里我們所講的需求也是有彈性的。這時,適時地引入“需求彈性”這一概念。眾所周知,橡皮筋是有彈性的,這是人們生活的體驗,而將需求彈性比喻為橡皮筋的彈性,取譬貼切,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了。這樣做不僅是對教材進行了“需求彈性”這一知識點的補充,可以說更是對書本進行了生活經驗與生活體驗的充實。
(二)采用啟發式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不同的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采取各種方式不斷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在采用啟發式教學的過程中,又不可缺少學生自主學習的貫徹。比如,“階級的形成”是初三思想政治課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通過回憶原始社會末期,由于生產加快發展而引發的各種社會現象,才能理解階級形成的歷史必然性。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強調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學習和理解知識,并且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而解決這些問題。根據這一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就要進行生活化回歸,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以興趣為先導,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通過生活化的學習,真正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生活技能,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課堂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董小鋒(1979.8— ),男,漢族,河北大城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