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摘 要:隨著中國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推進,“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成為 “雙高計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探討“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通過產教融合培養跨境電商人才。
關鍵詞:雙高建設 校企合作 產教融合 跨境電商
課 題:本文為2019年度高等學校國內訪問工程師校企合作項目“高職跨境電商產教融合'孵化器'模式的構建與研究”(課題編號:FG2019084)的成果。
一、高職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時代背景
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雙高計劃”)。“雙高計劃”明確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并明確了雙高建設改革發展的十大任務,其中“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成為“雙高計劃”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校企合作已經成為推動職業教育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教學內容、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新時代的高職院校要結合“雙高”建設,通過各種途徑,全面推進校企合作,切實把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構建好,努力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二、跨境電商發展及人才需求現狀
(一)我國跨境電商最新發展情況
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已經成為外貿發展新亮點。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已經發展放緩的傳統外貿受到嚴重沖擊,必須更大發揮跨境電商獨特優勢,以新業態助力外貿克難前行。因此,2020年4月7日,國務院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基礎上,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20年7月29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六穩”工作,其中強調了進一步擴大穩外貿穩外資,決定深化服務貿易創新試點,支持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業態,擴大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帶動中小微企業出口。
(二)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現狀
隨著一系列跨境電商的鼓勵和扶植政策的出臺,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會更加旺盛。長三角地區的跨境電商行業蓬勃發展,杭州、寧波、上海、金華、義烏、南京、無錫等地更是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重點城市,這些地區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不僅體現在數量上,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逐年提升。
為了系統性地解決人才供給矛盾,全面推進跨境電商人才的專業化培養,2019年,《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項目組發布了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研究報告。通過對跨境電商企業的調研發現,目前跨境電商企業要求的跨境類人才應具備如下七個方面的能力:語言能力、國際貿易知識、跨境電商平臺設計與維護能力、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與推廣能力、跨境支付選擇能力、跨境物流管理能力、法律知識。
三、跨境電商校企合作項目實戰室的實踐探索
近年來,許多高校紛紛開展“引企入校”產教融合項目,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高職教學改革。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使高校成為應用型人才的“孵化”基地。
(一)項目實戰室概述
浙江某職業技術學院的商務英語專業與杭州情飄電商小微企業共建B2C跨境電商項目實戰室,依據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語言優勢,確立“美國亞馬遜跨境平臺實操與運營”精準合作項目。商務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通過專業課程培訓、頂崗實習等途徑,利用企業在亞馬遜平臺的真實賬號實操,將跨境電商運營(賣家中心后臺界面操作、選品和定價、產品上傳、詳情頁優化、物流模板設置、包裝與發貨、站內外營銷和客服溝通英語信函等)技能嵌入型課程包融入培訓內容,推進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與工作實際結合,實現校企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
(二)項目實戰室的運行機制
B2C跨境電商項目實戰室采用校企共建、成本分擔的方式,構建資源共享、產教融合的運行機制。學校通過“引企入校”,在校園里設立正式命名掛牌的項目實戰室,校方提供教學及實訓場地、設備設施、師生資源。跨境電商企業提供電腦、拍攝設備、企業產品、平臺賬號、企業導師等,校企雙方實現資源共享,并通過校企合作開發新課程、形成跨境電商課程培訓體系的方式,進行深度產教融合。
(三)項目實戰室的主要目標
該項目旨在培養學生具備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和操作技能,成為合格的跨境電商業務員,解決我國跨境電商中小企業“招人難”的困境。同時,企業可以配合院校開展跨境電商相關教研項目,教師隊伍里能培養“雙師型”教師,以適應新型商業模式的發展需求。
(四)項目實戰室的產教融合人才“孵化器”培養模式
浙江某職業技術學院的商務英語專業通過基于項目的產教融合“孵化器”模式的實踐研究,創建了“P+E+E”(即Project + Education + Experience)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為學校周邊的中小型電商企業解決跨境人才困境。跨境電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由圖1可見,該人才培養模式倡導“企業引進項目,教師積累教學案例,學生獲得實踐經驗”的“孵化器”模式。這種產教深度融合的機制,突出了校企育人“雙重主題”、學生學徒“雙重身份”,有利于學校建立現代學徒制,實現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銜接、推進產教協同育人,最終使得企業、學生和教師三方受益。
四、小結
當前,我國“雙高”建設為高職院校加強校企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和政策支持。高職院校要通過學校、政府、行業、企業的多邊合作關系,找準校企雙方的利益契合點,加強產教深度融合。同時,鼓勵校企共建師資團隊,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完善校內產學研機構設置,提高服務管理能力。這樣才能建立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最終實現政府主導和行業引領下,推動高職教育改革,努力打造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質量職業院校。
參考文獻:
[1]弓永欽.跨境電商“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國內職業院校的實踐[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20(14).
[2]施維.廣西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廣西X學院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3]周建松.基于雙高建設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深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7).
[4]吳湘頻.產教融合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探索與實踐——以亞馬遜跨境電商產業學院為例[J].經濟學,2019(2).
(作者單位: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