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很多民辦高校選擇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實現產、學、研一體,促進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對接。校企雙方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培養企業所需應用型人才,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分析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內涵與優勢,論述了長春財經學院會計學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會計學專業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5-0119-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230-4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各領域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應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行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為民辦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方向。民辦高校應用型轉型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方式也在發生改變。產教融合的合作辦學模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1]。
會計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管理學科,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及實務操作能力都有較高要求。在會計實踐教學內容逐漸增多的背景下,民辦高校應抓住自主辦學機會,與相關企業聯合培養一線實務應用型人才。
2?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內涵與優勢
2.1? 產教融合的內涵
產教融合是指產業與教育的一體化。
首先,高校專業設置情況要根據不同階段產業發展而變化,要結合產業鏈的需要進行調整。這有助于提高專業技術人員能力,能夠滿足產業升級和發展的要求[2]。
其次,產教融合課程改革機制要隨產業發展進行調整,強調工作與學習的交互,重視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及完善。
再次,為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聯系起來,要突破原有傳統教學體系的缺陷,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注重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的研究與培訓。
最后,產教融合意味著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系統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技術技能和其他標準應被納入學校課程和實踐教學中。
2.2? 校企合作的內涵
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企業兩個主體合作育人。校企合作是促進高校和企業發展,實現與市場融合發展目標的重要方式。
2.3?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優勢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注重職業性和開放性,充分考慮學校、企業、社會需求,選取與行業發展需要和企業崗位需求緊密結合的教學內容。
對企業而言,利用自身資源和辦公環境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可以減少招聘和培訓員工費用,有助于得到充足的符合崗位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對學生而言,校企合作有助于在校學生學有所用,使學生畢業后具備業務上手快、適應能力強等特點,從而在所學領域中展露才華。
3? 長春財經學院校企合作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3.1 設立特色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
3.1.1? 成立金恒學院,設立中小企業內控研究中心
金恒學院人力與技術支持由企業提供,學校成立由行業專家和專業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校企共同制定專業發展規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畢業生由金恒集團負責安排就業。
特色學院實行訂單式培養,設置“3+1創新項目班”“2+2特色班”“1+3定制班”。學校與金恒集團共同成立金恒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研究中心,利用企業與學校雙方的資源與優勢,共同研究吉林省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促進會計學專業教學,為內部控制方向的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實訓平臺,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這個內部控制中心將成為對吉林省中小企業具有影響力的智庫。提供交流、研討和凝聚共識的平臺,整合吉林省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信息資源,培養適應激烈競爭的中高級內部控制人才,向政府及企業提供相關決策咨詢服務。
3.1.2? 成立春雪研訓中心,搭建人才輸出平臺
會計學院與北京春雪會計服務有限公司簽署校企合作辦學協議,建設雙院制特色學院,共建研訓中心。雙方共同研討春雪學院建設方案,確定領導分工、崗位職責、雙方工作人員安排。
企業推薦技術骨干承擔教學任務,為春雪學院優秀畢業生提供就業安排或就業推薦。對企業優秀講師,學校按程序聘請為長春財經學院的客座教授。
在瞬息變幻的經濟形勢下,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仿真為代表的現代科技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顛覆著傳統行業。春雪學院利用互聯網改革傳統會計課程教學模式,走出了一條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3.2? 實施基于校企合作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經過不斷探索,會計學專業已構建起一個層次合理、功能完善且系統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學科和專業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的新特點,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和優化革新。會計學院堅持就業導向,改革課程體系,與企業合作編寫實訓教材。
建設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合理配置教學環節,按照不同模塊、課程和層次安排獨立的實踐實驗課程,主要包括課程實驗、企業實習、單項專業技能實訓、綜合能力實訓4大模塊。課程實驗主要是安排在課中或課尾的課堂實驗教學活動。
3.3? 校企共建教師隊伍
首先,選派教師到金恒集團和北京春雪公司掛職或培訓,提高教師實踐業務水平。每年安排1/3的專業教師進行專業實踐,建設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建立師資培訓基地,會計學院教師可以分批次參加學習培訓。
其次,將企業專家“請進來”參與校內實踐教學活動,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實踐水平。
4? 結束語
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是民辦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實際舉措。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長春財經學院會計學院轉型發展的重大成果,是學校發展建設體制機制的重大突破。長春財經學院會計學院轉型發展的實踐,對夯實辦學實體基礎、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提高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對吉林省民辦高等教育應用型轉型提供了經驗。
(編輯:郭? 瑞)
參考文獻:
[1]段洪淘.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辦學的研究與實踐[J].農家參謀,2019(20):276.
[2]陳輝如.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與建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2):60-62.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一般規劃課題“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研究與實踐”(GH181020)成果之一;2019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課題“翻轉課堂中‘會計學基礎微課的制作研究與實踐”(JGJX2019D482)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馬妍馨(1991—),女,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稅法、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