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開紅
【摘 要】 根據長期的教學實踐可以得知,在高中階段,學生差異明顯,這種差異既表現在生理成熟度上,也表現在心理特征上,這些差異客觀存在于學生群體中。在以分科課程為主的高中階段,數學是重中之重的學科,很多同學對數學的接受度也是參差不齊,對數學的興趣也有濃有淡。隨著國家高中普及化程度的加深,高中生這個群體呈現出一種極為不平衡的成長狀態,個體差異很明顯,在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方面不盡相同,教師常常以統一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得同學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秉著從實際情況出發和對每個孩子負責的態度,高中教學應該杜絕統一的教學模式,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知識層次進行教學。因此,在高中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同樣的,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實施;分層教學
在高中班級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使用統一的教學模式,全班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對每個同學的要求都差不多,這樣優生越來越優秀,成績欠缺的同學越來越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也不能體現出教師的價值與責任感。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跟上教育革新的步伐,開展分層教學已經勢在必行。這將是一個促使同學整體進步的有效方法,同時也將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有效措施
1.對分層目標的確立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能力,有符合自身需要的學習方法,學習接受能力存在差異,在進行分層教學前一定要考慮好這些問題,再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很多教育模式都是以學生成績為分層標準,這并不科學,教師應該考慮學生各方面的綜合情況,不可單純以某次測試成績為劃分標準,比如一般可將同學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多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伴隨著不斷的鼓勵。第二層是學習基礎中等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掘他們的潛能,鼓勵學生更進一步地學習。第三層是學習基礎良好的學生,教師要穩住學生的學習狀態,繼續保持,穩定發揮。這樣分層后有利于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中等層次的學生可以幫助第一層次的學生,良好層次的學生同樣可以幫助中等層次的學生。
2.分層備課
分層教學目標確立后,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下功夫。教師上課離不開教案,在備課前就要遵循分層教學的原則,根據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備課,對每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只需掌握基本的知識即可,相反,如果灌輸過多知識,學生難以消化,還會造成不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分層備課不僅可以節約教學時間,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3.分層布置作業
通常經過課堂學習后,教師會留下課后作業,課后作業是教學環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可以有效鞏固和檢測課堂教學成果。作業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還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消化。教師為了確保分層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也應該分層布置作業,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來布置不同程度,不同數量的作業。
4.分層輔導
學習過程中的輔導可以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缺漏,也可以鞏固學生掌握的知識。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后,也要及時進行輔導。比如在學習平面向量題時通常有兩種解決方法:一是建立起直觀的幾何模型,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直觀、易懂、計算量通常較小,缺點是對“幾何感”要求稍高,建立幾何模型有時沒有明顯的套路可循,因此較為困難;二是建系,轉化為純代數問題,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許多情況下,只需要使用代數技巧解出值或范圍即可,缺點是計算量可能偏大。這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方法輔導,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交流。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注意事項
1.良好的學習環境
由于分層教學并不是普及的教育模式,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還需要人們不斷接受和完善。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分層教學的好處,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不給差生增加心理上的壓力,不給優生驕傲的機會,讓學生懂得互幫互助,最大程度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愉快學習。
2.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
現代教育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在實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遵循這一教學原則。教師不僅要輔導學生學習,還要關心學生在新的教育模式下的心理變化情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差異以及每個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喜愛程度,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學習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應該以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己任,要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實現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不僅要做好教學的引領者,也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安排符合每個人實際情況的學習內容、制訂符合每個學生的學習計劃,既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還要保障學生的個性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喬.因材施教與分層教學[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10).
[2]李長勤.新課程背景下分層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