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文化應該與小學數學教學緊密相連,這二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然而在我國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的教學都沒有滲透數學文化,且對數學文化也只是一知半解,不清楚它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數學文化對于那些剛接觸數學的小學生來說是激發他們興趣的最佳途徑。所以,文章主要圍繞著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展開論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數學教學
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數學課程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更強,也就是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擁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我國當前的教育正處于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如果還是一味地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是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也不能滿足小學生的實際需求。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實際情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選擇恰當的數學文化,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和數學興趣的形成。
一、 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滲透數學文化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較差。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認知錯位,主要的教學內容結合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理解數學知識,加強數學文化的滲透性。
比如在講解小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個課時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法來展開教學。在課堂開始,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來創設情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就會向身邊的同學尋求幫助,解決困難。那么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退位減法這個內容中,個位數也遇到了困難,那他是不是要向十位數尋求幫助呢?讓我們一起來帶著問題去思考和學習今天的知識吧。”由于這個情節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貼切的。所以學生的注意力將很快被吸引到了課堂上,從而認真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與退位減法相關的算是呈現在學生眼前:15-9等于幾?小學生一時間可能對這個問題充滿了疑惑,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十位數看成一個小朋友,他代表了10,而另一個各位說要是一個小朋友他代表的是5,他們就是被減數組,而減數組則為9,那么5-9,成立嗎?學生肯定會說不成立,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向另一位小朋友“10”尋求幫助,那需要借幾個數呢?學生很快就會回答5。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個位數的5沒了,而十位數的10也少了5,那結果是多少呢?學生就會積極的回答是5!教師可以為學生總結一下所學的知識,并幫助學生了解遇到困難要向其他小朋友尋求幫助,那在生活中也應該積極地幫助自己的同學。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既學習到了知識,又能夠形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
二、 打造具有濃厚數學文化氛圍的數學課堂
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小學教學階段。因此,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教師就必須將數學文化充滿整個教學。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僅要在例題和公式的講解中,滲透數學文化,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從中受到數學文化的答案;此外,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有趣的數學文化活動,將數學文化的氛圍帶入課堂中,幫助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滲透數學文化。
三、 在數學習題中也應該加強數學文化的滲透
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在數學習題中加強數學文化的滲透,這主要體現在充滿數學文化作業的布置上。沒有在講解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大數的認識”這個課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自行在網絡上查找相關的資料,比如古人是如何進入大數的?通過什么方法記錄大數?與現在相比有什么區別?我國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了數字的記錄等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學生對我國的數學發展脈絡就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比如在小學二年級上冊全程剛接觸到城管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乘號“×”的來源,探索乘號的發展歷史。學生在思考之后,就會通過互聯網查找與乘號相關的資料,了解其發明的由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小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個課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購買文具用品,從中體會如何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四、 在教學中感悟數學文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招生趣的教學請進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能更好的體驗數學文化的魅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除此之外,教師應該會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例如在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實踐中乘法的運用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幫助學生在探究時體會數學文化的魅力。首先要將學生進行分組,保證每一個組內都有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之后再準備相關的實驗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例如繩子和礦泉水瓶等等。接著再引導學生思考:不用圓規要用怎樣的方法才能畫出一個圓,看看哪一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在學生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去下面觀察學生的情況,適當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引導他們,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最后讓每一個小組來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們大多數都是討論出了三種方法。第1種:在他們應用的尺子上大多數都有一個小小的圓,把它放在紙上用鉛筆描摹就可以畫出一個標準的圓。第2種:將礦泉水的瓶蓋留下來放在紙上,用鉛筆沿著瓶蓋的邊緣畫圓。第3種:利用繩子,在繩子的兩端分別綁著一支鉛筆,做一個類似的圓規,一支筆繞著不動的鉛筆,轉一圈就是一個標準的圓。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既能體會到圓的特殊性,其探究性思維也得到了鍛煉。
五、 結語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數學文化是多元化的,然而要想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卻是很復雜的。它需要教師能夠針對要講解的內容來選擇適應的數學文化,如果教學內容與文化不相符就很容易讓小學生產生誤會,不能達到教師所想要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波.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2(10):82-83.
[2]茅婷婷.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1):41.
[3]曹玉平.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6(4).
[4]蔣迎巧.基于核心素養?感悟數學文化[J].當代教研論叢,2017(8).
[5]季秋香.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探索[J].成才之路,2016(26).
作者簡介:
黎金峰,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洪關苗族鄉長壽長樂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