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細蓮
【摘要】? 伴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推進,學校愈加重視對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一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深刻的影響了高中生的學習方式。以往的數學教學,教師往往花費大量時間講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沒有思維空間,形成了學生學習被動化、課堂單一化的局面。因此,不少學校開始探索“學案導學模式”,強化數學課堂的目的性,把握好數學教育的本質,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將結合高中數學教學,談談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 學案導學 高中數學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5-123-01
一、引言
新課改以來,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從以往注重學生聽,轉變為注重學生對課堂的參與。面對這一變革,不少高中紛紛轉變教育觀念,注重打造自主、包容、合作的課堂。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深度合作,還為高中數學課堂提供了保障,在優化數學課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沒有用學案導學模式之前,數學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怎么教”、“教什么”上,依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按部就班的教學,“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實施學案導學后,數學教師的角色發生轉變,其成為課堂的引導者,真正實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
二、當前學案導學模式在應用上存在的不足
1.沒能體現“導學”
不少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沒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雖然采用了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但是實踐起來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導學案內容銜接不到位,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識,只是將導學案里的內容抄襲下來解答,而不是動腦思考。比如,在教學“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與基本概念”的相關內容時,不少教師在“自學導引”部分提出大量概念性問題,“向量是什么?”、“向量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如何理解向量的方向?”等,用淺顯易懂的問題讓學生在書本上查找答案,無法體現“導學”的思想。
2.弱化了高中生的探究能力
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教師依然沿用“師本位”的思想,沒有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而是用機械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只能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生本位”的教學觀念被抑制。比如,在教學“等比數列”章節時,該章節有很多等比數列的知識,但是教師卻直接向學生闡述求和公式是什么,讓學生按部就班的結合公式做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沒能體現新課改“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讓導學案在課堂上名存實亡。
三、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
由上文可知,學案導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可以起到輔助教學的效果,不僅發揮了高中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更增強了高中數學知識間的聯系性,在數學課堂上,學案導學有如下應用:
1.課前導學,改進導學案的編制
在編制導學案之前,數學教師要組織教研組討論導學案的可行性,爭取做到早編制、早規劃,然后做好備課周期,發揮集體備課的效果。在編制導學案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改善課堂教學模式。在新課導入時,教師應該主動減少導學案里要求的習題,而要引入生活化問題。比如,教學“古典概型”時,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班上有五十名學生,求每個人過生日日期都不同的概率。當這個問題提出后,很多學生都會認為一年有365天,所以五十名學生在同一天過生日的概率很小,接著繼續啟發學生帶著疑問思考問題,這是一個古典概型,即每個學生的生日都在365天里任意一天,基本事件總數為36550,而五十個同學的生日就是將50個球放入365個盒子,但是一個盒子最多可以裝一個球,所以有A50365種可能,因此本題的概率A50365/36550約等于0.03,通過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介紹以及情境導入,發散思維,體現高中數學導學案“導”的精髓。
2.課中應用,提高高中生積極性
想要發揮導學案的優勢,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讓導學案成為引導學生自學的優良策略,對此,教師要先明確本節數學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進而掌握知識點。比如,在教學“解析幾何”的常規圖形時,教師可以教學解題技巧,長期以來,很多學生都認為解析幾何在計算量上比較大,實際上,如果能夠充分引導學生應用幾何圖形與韋達定理,可以實現“設而不求”,有效減少計算量。如,典型例題:設直線3x+4y+m=0與圓x2+y2+x-2y=0相較于點P、Q,O是原點坐標,如果OP垂直于OQ,求m的值。如果在解決此類問題時,學生沒能充分利用幾何條件:圓過原點,PQ是圓的直徑,圓心在直線3x+4y+m=0上,而是帶入設點的坐標,無疑會增加計算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幾何條件,進而主動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課堂積極性。
3.課后檢測,引導學生自我評價
在數學課后應用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自我評價,使其根據自學的情況,正確認識自己存在的不足,進而改正。比如,在講完“導數”的基礎知識后,為了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針對性的提出基礎性問題,考察學生對導數的應用。如,例題:已知f(x)為偶函數,當x<0時,f(x)=ln(-x)+3x,則曲線y=f(x)在點(1,-3)處的切線方程_________?這一例題重點考察學生對導數的應用,同時考察學生對函數奇偶性的定義與應用,以及檢測學生的運算能力。此題只需要學生把握偶函數定義,知道f(-x)=f(x),即x>0時,f(x)=lnx-3x,然后求出導數,得出切線的斜率,最后根據點斜式方程,得出切線方程。用例題檢測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優化導學案教學,為后續的教學提供參考。
小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應用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滿足新課改以生為本的需求,還進一步優化了教學策略,讓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更加真實,使其明晰教學重難點,進而帶著問題投入到數學學習里,在實踐中,高中數學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導學案的教學優勢,做好課堂引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呂英.基于分層教學理論的學案導學模式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2):143.
[2]竇學法.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9(27):14-15.
[3]李文倩.高中數學“學案導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D].聊城大學,2018.
[4]蘇曉亮.“學案導學式”高中數學復習課實踐與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