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摘? 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高中思想政治課進入核心素養時代。學科核心素養在評價學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但體現了學科的教學育人的價值,還體現了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念、人生觀,還包括學生的各種品質和關鍵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大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素養位于這四大素養的首位。政治認同是政治穩定、社會發展的前提,決定著學生成長的方向,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未來。
關鍵詞:政治認同;核心素養;思想政治課
政治認同的培育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能夠指導學生理解和認同馬克思主義理論,認同我國選擇的制度和道路,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能夠讓孩子們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國家意識和公民意識。
政治認同素養的培育是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能夠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修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能夠提升學生的公民道德素質。政治認同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提供方向引領,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提供理論基礎,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提供價值目標。
下面,將從教師的角度提出一些在思想政治課堂中貫徹政治認同素養的具體操作措施。
一、拓寬時政教育渠道,培養學生政治認知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時政教育,增強學生政治認知,提升學生政治思維,增強學生政治情感,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例如:舉辦時事政治演講活動、播放時政新聞等,讓學生了解時政知識,加強時政教育,豐富學生政治認知。
二、加強辨析能力,提升學生政治思維和政治意識,認同國家政策
例如,我校舉辦時政辯論賽活動,開展了“治貧比治愚更重要和治愚比治貧更重要”的主題辯論活動。在辯論中加強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辯論活動深化了學生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解,認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發揮政府的作用。
又例如,我學校開展時事征文活動。通過參與征文活動,學生圍繞所關心的時政話題撰寫論文,在寫作中提升自身的政治思維能力,培育政治認同素養。
三、開展主題教育、時政講座活動,培養家國情懷。
例如,我校組織學生觀看《我和我的祖國》《習近平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授勛》等主題教育活動,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我校開展《開學第一課——向抗疫工作者致敬》等時政講座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抗疫英雄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就是社會的一份子,每個人都能夠參與到此次疫情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并在疫情中保護自己保護家人。讓每一個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四、深度挖掘教材資源,提供政治素材
在核心素養時代,教師不能停留在傳統授課的模式中,而應該對教材深度挖掘和整合,注重學生政治認同的培育。教師機械性的講授,會讓學生失去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造成政治情感冷漠、政治參與不積極。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挖掘教材,給孩子們展現生動的課堂,積極給孩子們提供政治素材。
五、利用網絡資源,優化教學方式,提升情感體驗
當今社會,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必須緊跟時代潮流,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播放時事新聞、社會熱點的視頻,使學生了解到當今社會的日新月異,感受到我國的綜合國力的提升,感受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的偉大,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六、教學中創設情境、巧設議題,在情境與議題體驗中感悟認同
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能夠精心創設情境,選擇合適素材,在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例如:創設的情境、議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生接觸的社會。只有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情境結合時,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政治認同。
七、開展實踐教學,在社會實踐中升華認同
高中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很多學生對抽象的政治知識感到陌生而遙遠,很難真正辨識并消化吸收,對很多國家方針政策沒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對國家發展持懷疑的態度。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參與到各種政治實踐活動中去,加深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提升政治認同。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擔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國家未來發展的命運與青少年息息相關,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和綜合素養直接影響中國未來的走向。因此,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尤為關鍵,思想政治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提升學生政治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成為具有責任感并志存高遠的時代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