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華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的不斷深化與改革,對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加強對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視,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心理發展特點,不斷探索并創新課堂教學的形式,抓住恰當的時機,適當地運用現有的資源給學生創設豐富的、生動歡快的學習情境,盡可能地讓學生的學習體驗達到一種最佳境界,從而聯系以往的經驗,對情境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自主的建構和學習,逐步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策略
目前,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大部分教師受考試制度的嚴重影響,依舊采取獨斷、死板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過分地突出自身的講解,沒有給學生留出一定自主思考的時間,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體驗和學習感受,阻礙了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為了改變現狀,教師要認真地研讀教材,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感受道德與法治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而且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思考獲取要點知識,提升他們的基礎素養。
一、適時滲透生態教育,增強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
為了進一步增強小學生自身的生態保護意識,教師要在準確地把握教材中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基礎上,抓住恰當的時機,向學生滲透一定的生態教育,使學生結合以往的經驗逐步發現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生態問題,有利于降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陌生程度,增強學生對生態問題的認知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適時滲透生態教育,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所蘊含的教學素材,將學生置于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調動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發現身邊的生態問題,培養他們的生態保護意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水滴的訴說》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首簡短的詩:“我驕傲,我是一滴水……流過千山……躍過稻田……”初步渲染學生的心靈。其次,詢問學生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水會怎樣,以此來調動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生:“假如沒有水,草兒不再嫩綠,花兒將會枯萎,動物也會渴死。”最后,通過滲透生態教育,小學生逐漸明白水資源是有限的,有效地增強了他們保護生態資源的意識。
二、聯系生活開展教學,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一定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開展教學,盡可能地將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效地結合到一起,使學生把自己的興趣變為學習的現實,在課堂中積極地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此來鍛煉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將學生置于貼近生活的教學環境中,適當地組織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逐步調動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熱情,使學生通過憑借自己的努力逐步獲得相應的知識,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安全地玩》時,首先,將在課前準備好的安全警示牌向學生出示,并讓學生尋找現實生活中有哪些安全警示的例子。生:“禁止游泳,落水危險。”生:“此處有落石,危險請勿近。”其次,引導學生根據以往經驗自主設計一條安全標語。生:“假山易滑,禁止攀爬。”生:“地滑小心,莫摔倒。”最后,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來開展教學,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辨別生活中隱藏危險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其規避危險的能力。
三、注重創設問題情境,鍛煉思維并提升綜合素養
為了更好地鍛煉小學生的思維,逐步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視,結合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進行有效的提問,引起學生對具體問題的好奇與質疑,使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逐步獲得正確的答案,進而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因此,教師一定要創設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通過對問題的思考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活化,讓學生受到一定的啟發和感悟,逐步掌握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有效方法,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并豐富他們的綜合素養。
例如,教師在教學《我的環保小搭檔》時,首先,開門見山地向學生拋出問題:“環保是什么?”初步調動學生內心的探究欲望。其次,給學生準備了一些廢舊報紙等輔助工具,要求學生自愿地與其他同伴結為小組,合作完成環保小搭檔的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善于思考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強他們的合作學習意識。最后,要求學生對自己制作的環保搭檔進行展示和分享,有利于學生受到啟發,逐步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教師要遵循先進的教學理念,依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心理發展特點,從他們的現實生活出發來設計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適當地向學生滲透生態教育,引領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生態問題,逐步增強他們的生態保護意識,讓學生置身于貼近日常生活的學習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獲取相應的知識,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思考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鍛煉他們的思維,最終達到培養小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洪濱.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構建《道德與法治》課堂新生態[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1):4-7.
[2]陳潔.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探討:回歸生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7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