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蓓蓓
(江蘇省如皋市高明學校 226500)
隨著現代教育資源的不斷發展,微課開始走進初中生物課堂,成為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實際的生物課堂上,卻存在微課價值得不到有效發揮的情況,致使整體生物課程的教育質量也達不到理想的狀態.對此,在利用微課展開生物課程的教育活動時,教師應當在把握生物學科教育特色的基礎上,為微課技術尋找落腳點,讓學生的預習方式變得更加豐富,讓課堂的整體教學形式變得更加靈活.
課前預習環節是一項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往往依靠自身的生物素養,自主理解教材上的生物知識,以便在正式進入生物課堂時,可以快速地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但是在以往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的預習資源只有生物課本,單一、抽象的預習資源,很難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預習質量.對此,教師可以主動地利用微課,豐富學生的預習資源,使學生透過形象、靈動的預習資源,提高預習生物課程的質量.
例如,在初中生物“地面上的動物”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為學生制作預習資源.首先,教師先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上的內容,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分析,指出“家兔的外形及內部結構”“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等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隨后,教師根據未來課堂教學的順序,合理地安排微課中各項知識的出現順序.緊接著,教師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注意力維持時間進行判斷,并按照學生的注意力維持情況,對微課的總體時長進行調整,避免學生在預習中出現走神等情況.在微課做好后,教師將其發送給學生,促使學生在瀏覽微課、翻閱教材中,對“家兔的外形及內部結構”“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等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樣,當學生未來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時,能夠迅速跟上教師的步伐,提高學習的質量.
教師將微課技術應用在預習環節,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預習資源,拓展學生的預習形式,以便學生在高漲的興趣支持下,完成對生物知識的事先理解,從而為優質生物課堂的形成鋪墊良好基礎.
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中的起始性環節,導入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當導入的方式相對形象、有趣時,學生會主動地消耗自身的精力,自主進行生物知識的探究,當導入形式相對單一、枯燥時,學生也會形成消極的學習態度,降低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而微課技術能夠帶給學生視覺、聽覺上的刺激,有效喚醒學生的學習活力,對此,在生物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趣味導入環節的設計,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熱情.
以初中生物“人體的激素調節”這一課為例,教師便可以借助微課優化導入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視頻“一位侏儒癥患者楊杰的幸福生活”,并在視頻結尾處呈現“激素有什么作用呢?”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主動地將注意力從課下轉移到課上.在學生陷入激烈的討論后,教師繼續播放微課,并提出“大家對腺體是否有了解呢?你知道哪些腺體呢?”等問題,營造問題情境,使學生基于自己的好奇心,主動地走進本節課.緊接著,教師使用微課為學生呈現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并帶領學生分析它們的區別,使學生基于微課逐步深入本節課,開啟本節課的學習之旅.
顯而易見,教師在導入環節中使用微課,能夠將原本枯燥、單一的導入形式,變得更加靈動、有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走進生物課堂,并對生物知識產生好奇心,自主進行生物知識的探索.
實驗是生物課堂上的重要教學內容,透過實驗,學生能夠認識到生物知識的形成過程,并感受科學家的探究精神.但是,初中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有限,學校能夠提供的實驗器材也有限,所以,學生并不能完全依靠親手操作的方式,完成所有的生物實驗.面對這些實驗,如果教師直接采用口述的方式,為學生進行介紹,勢必會降低學生對生物實驗的理解效果,于是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呈現實驗的過程,讓學生在直面實驗的細節中,增強對實驗的理解,化解學習實驗中的難點.
比如,在教學“人體的呼吸”這一課時,就涉及“分析人體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的成分含量”這一實驗,但是初中生的生物實驗能力有限,而且這一實驗所需要的環境較為復雜,對此,教師很難直接為學生創建實驗平臺,讓學生透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完成對實驗的探究.于是,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微課視頻,以微課的方式介紹本實驗的整體過程.在為學生講述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實驗的目的和實驗的原理,增強學生對實驗的了解,之后,教師為學生播放微課,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角出發,對微課中的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等進行理解,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認識.在學生觀看微課的同時,教師也可以提出“人體吸入的氣體主要是什么?”“人體呼出的氣體主要是什么?”等問題,使學生有意識地關注實驗的結果.
教師使用微課為學生播放生物實驗,化解了以往實驗教學中的難點,為學生帶來了直觀、形象的實驗畫面,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實驗中的細節,增強對實驗結論的認識.
不同學生的學習經歷不同,形成的生物素養也不同,在開展生物課程的教育活動時,教師也可以明顯看到,面對同樣的學習內容,有些學生能夠較快地完成學習任務,而有些學生則需要消耗更長的時間才可以達到相似的學習水平,以至于學生之間的差距加大,無法共同實現生物素養的發展.而微課能夠為學生提供模塊化的學習資源,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物素養和學習水平,為學生制作模塊化的學習視頻,促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契合自身學習能力的微課中,有效理解生物知識.
例如,在“合理的膳食”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基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視頻.在剛開始上課時,教師先為學生提出“你知道合理膳食的原則嗎?”等問題,以便透過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生物素養進行分析和判斷,指出哪些學生的生物素養較高,哪些學生的生物素養較為一般.之后,圍繞學生的不同情況,教師進行微課視頻的合理制作,如針對生物素養較為一般的學生,教師設定“掌握合理膳食的原則,并設計一份食譜”的學習任務,并圍繞這一任務進行微課的制作,而針對生物素養較高的學生,教師則將學習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解讀‘食物金字塔’,修訂科學食譜”上,并基于此制作微課.在做好微課后,教師依據學生的情況,為學生分發微課視頻,以便每個學生在獲得與自身能力相適應的學習視頻中,有效提取視頻中的信息,快速提高學習的質量.
教師根據學生的實況,為學生制作不同的微課視頻,能夠有效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真正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生物課堂上學有所獲,增強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總而言之,微課技術不僅能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推動現代化課堂的發展,也可以帶給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生物教師也要認識到,現階段微課技術的應用體系并不完善,微課的價值也沒有得到最大化地發揮.所以,在之后的生物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主動地探索微課技術的應用途徑,并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和總結,以便在打造完善的施教體系中,真正地提高生物課程的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