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元
摘要:在大部分小學生的認知里,數學知識無非就是一些計算原理、運算法則、數學符號等等,而這種印象的形成則來自于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以往教師們都是采用機械式的講解模式給同學們傳授知識,而忽略了對他們進行數學思維、文化素養、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就導致小學生只是簡單的了解了數學原理和應用技巧,但卻沒有形成科學的數學觀,所以,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數學文化教育越來越受到老師的重視。本文結合數學文化的教學意義,探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元素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文化滲透
引言:數學文化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內容,它除了基本的數學觀點、數學思想、數學語言、數學能力之外,還包含了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以及在歷史長河中所涌現出來的眾多數學領域的開拓者等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文化素養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同學們正確的數學觀念,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還能幫助小學生加深對知識內涵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文化底蘊和數學核心素養。
一、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必要性
(一)核心素養教育需求
數學學科不僅有抽象的、嚴密的、富有邏輯性的科學知識,還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滲透數學文化元素,可以更好的培養同學們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1]。傳統的數學教育觀念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產生了一定的限制,他們更加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解題能力,然而卻忽略了綜合素養教育的重要性,這就使得很多同學對數學知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雖然解答數學試卷的能力很強,但是卻很難將這些解題技巧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對此,數學文化教育逐漸成為了小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基本內容。
數學文化元素的滲透有利于培養同學們的數學思維,使他們擁有正確的理論思想、科學的解題方式、嚴密的邏輯思維以及較強的綜合能力。而且,數學文化教育還能更好的滿足新課改的教育要求,使同學們在這種思想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并且,能夠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快速的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提升知識運用的能力。
(二)學生個人發展需求
在小學階段開展數學知識教育,對培養同學們的邏輯思維和知識應用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中有很多人對學習數學知識都有著一定的抵觸情緒,有的人甚至產生一種畏懼感。其實,數學知識原本是非常具有趣味性的,它包含了很多可愛又有趣的數學符號、神秘又獨特的數學公式,還有變化多端的數學圖形等等,這些知識本該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卻因為枯燥的教學模式而使得同學們忽略了它的樂趣,也不愿意配合老師完成學習的任務。而為了改善這一問題,老師就需要將數學文化教育融入其中,這不僅可以使課程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還能讓小學生在各種數字、符號、公式中找到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信息,從而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欲望。
在課程中滲透數學文化教育,還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使他們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并利用這種思維探索出符合自己個性,滿足求知需求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習慣。而且,數學文化教育還能有效拓展小學生的認知范圍,提高他們的思想文化內涵,使其擁有較高的數學綜合素養。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實施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元素
數學教學材料是教師教授課程所使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它是經過數學領域中諸多權威的專家和學者不斷研究討論所編撰而成的,而這其中不僅有基礎的理論知識教育,還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元素,這就證明數學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數學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老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信息,并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內容中,以便對小學生進行高效的文化素養教育[2]。
在課程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創設數學文化情境,將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數學典故、名人傳記、原理的誕生等信息傳遞給學生,用有趣的文化元素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這樣既可以改善他們的學習狀態,還能使小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獨特魅力。比如,在學習《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節課的知識時,老師可以先給同學們講述數字的誕生史,讓他們知道人類是從什么時候起有了數字的概念,又是如何演變成今天這種樣式的。當小學生對數字有了初步的認知之后,就可以更輕松的理解數字加減的原理,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文化教育素材
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用科學的數學原理和正確的運算法則來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所以,老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的給同學們滲透數學文化的應用價值,從而使他們更加注重探索知識的深刻內涵,尋求合理的問題解決方案[3]。知識應用于生活,而它也來源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師要積極引導小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挖掘與數學知識相關的信息,找到數學文化教育和實際生活之間的契合點,這樣才能促使同學們養成一種思維轉換的能力,使其能夠在問題、原理、文化中不斷靈活的變化,從而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條形統計圖》時,老師可以組織實踐調查活動,引導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校園調查統計。例如,有的同學針對體育活動類別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出喜歡排球、跑步、籃球、足球這四項運動的學生各占多少比例,并作出條形統計圖。還有的學生會挑選出幾本課外讀物,然后再用條形統計圖展示出班級同學已閱讀的人數和未閱讀的人數。這種在生活中找尋數學素材的方式能夠更好的幫助同學們形成一種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的認知,使其養成主動觀察生活,探索數學問題的習慣。
(三)開展多元化的活動滲透數學文化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課程中滲透數學文化教育,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提高小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并且,引導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和知識運用的技能,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4]。面對當前的教育環境,老師需要更加重視數學文化方面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種元素開展文化教育活動,而且,這種活動也不應只局限于課堂之中,要具有一定的延展性,甚至可以延伸到課外環境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數學文化活動之前,老師要認真了解每名學生的行為習慣、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個性愛好等多方面的內容,并將其作為設計活動模式的依據,這樣才能激起同學們參與的興趣,確保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針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課的知識,老師可以選定一個數學文化主題,讓同學們結合主題的內容編制數學板報,或者舉辦知識拓展比賽,鼓勵每個人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選定適合的活動方式,然后再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鞏固,還能開拓他們的視野,啟迪他們的智慧,并養成科學的數學思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教育,不僅能夠使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消除小學生的排斥感,還能讓數學原理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增強同學們的熟悉之感,從而使他們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通過數學文化元素的滲透,還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快速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洪藝萍. 基于數學文化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陳光秀.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34):90-91.
[3]李紀飛,黃家碩.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11):62.
[4]馬婷.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J].甘肅教育,2020(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