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麗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實施,我國教育不再是只重視小學生的文化成績。而是提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倡導他們要手腦并用,通過實踐操作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啟迪他們的思維,從而有效的激發他們對學習產生濃郁的求知欲。就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這足以說明我們的教育不能光是紙上談兵,把關注點放在教學理論性的闡述中,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小學生進行思維的過程,讓他們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才能促使小學生的思維得到創新,各方面的操作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小學生在通過感官參與的
關鍵詞;動手操作;小學低年級數學;應用策略
引言;尤其是小學數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很多知識點需要我們去實踐驗證,只有引導他們進行親身經歷探索過程,才能把知識根深蒂固的扎在腦海中。并且處于低年級小學生他們的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他們的邏輯能力比較差,學習知識時不能簡單的依賴于模仿與記憶進行,這是無法真正的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并且在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為此,教師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積極的為小學生創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小學生能夠全身心的體驗,分析,解決那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從而有效的激發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好奇心。為此,本文也痛探討動手操作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通過動手操作,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最好武器,也是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源動力。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在課堂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很容易被外界新鮮刺激的事物所影響,并且也比較的活潑好動。如果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還是一味滔滔不絕的進行理論性的闡述,只會讓他們是去學習的耐心,整個課堂教學氛圍也是枯燥無比的,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數學新課程中也明確指出;“數學學習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而動手操作也是他們自己喜歡的活動,也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有效的活躍課堂氛圍,還能讓他們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加深對知識的掌握與記憶。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這課時,經過一年級上冊的初步學習,他們已經對立體圖形有了一定的基礎認知,而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初步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夠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一些關系。為此,這節課可以讓小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增強他們對圖形的感知。如,教師可以組織他們事先準備好的圖形卡紙,讓他們用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畫一畫他們自己喜歡的圖形,并讓他們進行展示作品。為此,通過動手操作,可有效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挖掘他們學習數學的更多潛能。
2、通過動手操作,有利于豐富學生表象
動手實踐是能力的源泉也是思維的起點,尤其是能夠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可以在大腦中形成各種各樣的表象,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的理解知識,以及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并且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要想創造智慧就要從動作開始,要積極的鼓勵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參與認知活動,這不僅可以使信息不斷的刺激腦細胞,還能活躍其思維,從而便于儲存和提取信息,這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著巨大的驅動力。”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邏輯思維還是處于萌芽的階段,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一些比較難以理解抽象的知識根本無法深入掌握。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采用數小棍進行學習,通過在動手實踐操作中豐富他們的表象意識。例如,在學習小學二年級上冊“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擺一擺,算一算”要求小學生按3個3個的進行擺小棍,擺成3對,在讓他們進行用加法計算,一共擺了多少?(3+3+3=9),然后在引導小學生根據算式來討論;“這里相同加數是什么?有幾個相同的加數是幾呢?”通過這樣可以讓小學生現在大腦中形成豐富的表象,最后在揭示出“什么是乘法,乘法的算式是怎樣列出來的,它的意義是什么。”在動手操作下小學生的表象思維也得到發展,讓他們更加深入的掌握知識以及牢固記憶。
3、通過動手操作,有利于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低年級的小學生都喜歡玩,也對世界上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求知欲,并且都喜歡去動手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并且弗蘭登塔爾是荷蘭有名的數學家,他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要應用于現實”。這就說明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獲取豐富的知識,從而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如果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是重理論,輕實踐,是根本無法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并親身去體驗,去感知,去探索,為他們創建更多的操作機會,才能有利于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量一量,比一比》的實踐教學活動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用學生尺、米尺、軟尺、卷尺測量不同物體長度,加深對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認識。以及在經歷選擇不同的尺測量不同物體長度的過程,掌握測量物體的策略,這讓他們以后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是依賴于理論性知識的講解是無法提升教學質量的,對低年級小學生綜合核心素養的發展也無法進行提高。而是要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多動手操作,才能有利于激發他們的興趣,豐富他們的表象,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的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他們后續的學習也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動手操作,讓數學課堂“活”起來[J]. 劉旋旋. ?新課程導學. 2019(08)
[2]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之思考[J]. 王玲月. ?新課程(上). 2018(11)
[3]例談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高龍錦. ?安徽教育科研. 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