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曉麗
摘 要:隨著我國語文課程改革的推進,群文閱讀悄然興起,并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廣泛研究與實踐。相較于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群文閱讀強調的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發(fā)展出自己的觀點。由于閱讀內容與閱讀方式的差異,群文閱讀相較于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力和思考力更有價值。對此,文章從群文閱讀的重要性出發(fā),結合小學語文閱讀實踐,從主題設計、文本呈現(xiàn)、問題設計、歸納總結等角度探究群文閱讀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實踐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39
群文閱讀簡單來講就是在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針對某個議題,引導學生進行多文本閱讀的一種教學實踐方法。近年來,在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中,群文閱讀逐漸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相較于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群文閱讀能夠在短時間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在議題的引導下,在問題的驅動下思考、討論、發(fā)現(xiàn)、練習、歸納,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范圍,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從以下幾點出發(fā)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一、把握主題,合理選擇文本
主題是促使文本聚合的關鍵線索,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指導中,教師應基于課程的需要,設計恰當?shù)闹黝},并依據(jù)主題選擇符合小學生情感認知發(fā)展需要的文本素材,合理控制文本數(shù)量,把握文本的核心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在主題的吸引下不斷思考與探索。根據(jù)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可供教師選擇的主題多種多樣,如識字、小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童話故事、景物描寫、人物描寫,等等。教師在備課階段應把握單元內容,對主題進行合理選擇與設計,為學生的群文閱讀做好準備。
例如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根據(jù)“魅力漢字”這一主題為學生選擇了《漢字與中國心》《神奇的足跡》等有趣的文本,組織群文閱讀,引導學生了解漢字與中國人的血脈聯(lián)系,方塊字對民族品格塑造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對提升漢字教學效率,促使學生了解漢字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文字的自豪感十分有益。
主題的選擇應根據(jù)學生的情感認知發(fā)展出發(fā),依據(jù)主題合理篩選并調整文本。在閱讀指導中,在主題的引導下,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初步閱讀梳理文章的主題思想,闡述每一篇作品的核心思想情感。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有限,一下子概括總結多篇文章會有困難,教師則可以把某一篇文章作為向導,為學生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提煉主題。在接下來的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閱讀主題,找出感動人心的段落或句子,并通過小組互動共同分享情感體驗;此外,教師還應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為學生推薦更多符合主題的文章,激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拓展與積累。
二、呈現(xiàn)文本,促進文本整合
群文閱讀的核心在于多篇文本在同一情境下相互溝通,相互配合,因此在閱讀指導中,教師不應以單篇的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文本,也不應將文本一股腦地推到學生面前,而應根據(jù)不同文本內容,有順序、有條理地整合、呈現(xiàn),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深入閱讀。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利用以下方式對文本進行呈現(xiàn)。
(一)舉一反三
即以一篇文本為線索,逐漸呈現(xiàn)類似的文本,從多個角度實現(xiàn)對主題的探究。如在學習《灰雀》《小攝影師》等課文之后,教師圍繞“名人故事”這一主題為學生推薦《會變色的報春花》《蔡倫造紙的故事》,為學生設計群文閱讀情境,幫助學生從不同時代的名人故事中感受他們身邊的平凡小事,進而更加立體、真實地了解這些歷史上的偉大人物。
(二)分組遞進
即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根據(jù)學生的閱讀遞進過程,確定不同階段的文本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確定閱讀的主次關系,并在故事中深入思考,分析不同主旨中展現(xiàn)的情感價值,促使在學生的分組探究中拓寬思考空間,提高整體閱讀效果。
(三)反復閱讀
即在閱讀中教師應圍繞主題,引導學生對多個文本進行反復對比閱讀;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反復咀嚼、體會,仔細品讀童話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人物形象,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
(四)對比閱讀
即針對同一主題下的不同篇章,教師應啟發(fā)學生進行對比思考,在文字表達的異同中深入體會主題。在閱讀主題的引導下,教師應結合多個篇章為學生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對比思考;通過閱讀比較這幾篇文章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提示:可從文章的內容、選材、題目、語言、情感變化等多方面進行比較)教師對學生的交流結果進行預設,對學生的回答過程與回答結果進行把控,并引導學生在文章的差異中找到主題的共通之處,進而結合文章的具體文字進行說明,這樣能讓學生的群文閱讀主題更加具體、形象。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與討論過程進行指導,并以平等的態(tài)度參與互動,針對學生淺閱讀中存在的機械理解等問題進行點撥,促使學生在對比閱讀中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必要的補充,完善對不同篇章的思考探究,提高學生群文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三、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指導中,教師應針對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局限,設計思考問題,并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進而在閱讀中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發(fā)展。
如在《燕子》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松鼠》《小蝦》《翠鳥》等文本,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在群文閱讀指導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憶《燕子》一文,并要求學生結合文本內容簡要說一說:文中的燕子具有什么特點?文章從哪些方面來突出燕子的靈動?閱讀《松鼠》《小蝦》《翠鳥》,分別說一說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哪些特點來寫。在完成閱讀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要求學生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說一說,如何才能把動物的特點寫得更加具體生動;同時設計練筆任務,要求學生通過模仿其中一篇文章,對一種小動物進行描寫。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不僅能夠將群文串聯(lián)起來,更能夠在對比分析中深入思考作者的寫作手法,并結合閱讀經驗思考語言文字的表達技巧,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一,教師應注重問題設計的趣味性和啟發(fā)性,促使學生在活潑生動的氛圍中主動思考文本內容,探究文本主題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這是因為小學生在群文閱讀中面臨的壓力要比單篇閱讀大得多,如果缺乏興趣的支撐與引導,很難融入群文之中。其二,教師應注重對問題難易程度的控制,即教師在問題設計之前應全面分析學情,深入鉆研教材,形成契合學生發(fā)展實際的教學方案,避免出現(xiàn)過于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失去閱讀動力,也避免出現(xiàn)超出學生認知范圍的深刻問題,讓學生陷入迷茫,而是應該讓學生在適度的問題挑戰(zhàn)中不斷強化閱讀動機。其三,教師應注重問題的思維含量,即教師應注重問題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從自身閱讀體驗出發(fā),全面觀察問題,深入思考問題,用獨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在文本的溝通與問題的交流中提高思維品質。其四,教師應合理控制問題數(shù)量,避免問題太多占用學生的自主閱讀時間。其五,教師應注重問題的層次性,即根據(jù)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設計問題,確保問題能夠隨著文本閱讀的深入不斷提升層次,滿足不同情感認知發(fā)展層次上學生的需求。總之,在群文閱讀課堂上,問題的設計十分重要,教師要把握提問藝術,為學生提供合理有效的閱讀指導。
四、歸納方法,培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指導中,教師注重對閱讀方法的講授與指導,要求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總結、提煉閱讀過程,逐漸掌握閱讀方法,為自主閱讀奠定基礎。在方法指導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保持對群文的整體把握,也應該結合單獨篇章進行深入思考,以提煉閱讀主題,提高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總結閱讀經驗,并將其融入其他篇章閱讀中來,靈活運用閱讀方法,提高群文閱讀效率。
例如,教師以“俗世奇人”為主題,根據(jù)教材為學生提供了馮驥才先生的《刷子李》《泥人張》等文章。在閱讀指導中,教師要求學生抓住“奇”這一線索,對三篇文章中的人物與情節(jié)進行梳理、對比,并制作成表格。其中,《刷子李》中“人物奇”體現(xiàn)在技藝高超,規(guī)矩奇特。在敘事過程中,強調人物的神態(tài)的描寫,并通過“半信半疑”“威嚴神圣”“轟然倒去”“發(fā)怔發(fā)傻”等層面展示刷子李的技藝,同時也呈現(xiàn)出來事情的趣味性。《泥人張》中“人物奇”體現(xiàn)在心靈手巧,膽識過人。在敘事過程中,則通過“路遇牛人”“找樂子”“賤賣張五海”“智斗”等一系列事件的串聯(lián),體現(xiàn)出俗世奇人的技藝和勇氣。在學生梳理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按照關鍵詞,在文本中做好標識,并引導學生基于群文閱讀分析俗世奇人的特點,以及作者在描寫中滲透的情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摸清文本脈絡,理清閱讀思路,找到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效率,為以后的自主閱讀奠定基礎。因為群文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有些學生閱讀經驗不足,理解能力較差,對于群文的把握缺乏重點,對于閱讀方法的運用不夠靈活。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指導中,教師應該基于學生閱讀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要,合理地把握主題選擇文本,優(yōu)化文本結構,促進文本整合,加強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探究,歸納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進而逐漸在多文本的閱讀熏陶中提高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申建軍.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3).
[2]田蓮花.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活動的方法分享[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