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青
[摘? 要] 反思是教學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步驟,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對教學課程的重新認識和思考,在長期的反思過程中教師能夠實現自身專業水平的成長。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滿足了當前的教學現狀,而不加以反思,必然會阻礙教師今后的自我成長,可以說,在教學中,反思對于教師的成長發展而言十分重要。
[關鍵詞] 數學課堂;有效反思;教師成長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有效的反思,筆者認為需要先將課堂分為三個環節:課前、課中和課后。每一個環節的反思對于促進教師的成長而言意義都十分重要。通過將教學過程一一記錄下來,有助于幫助教師發現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從而調整教學方式和手段,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前反思,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針對學生當前的學情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實現有的放矢的教學。因此,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就需要提前了解學生當前已經掌握了的知識經驗,進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這就是課前反思,其反思的核心在于教師需要掌握到新舊知識點的銜接點,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點時能夠更加順暢、容易理解。課前反思,主要包括了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案例、教學思路等方面的反思,并通過在對學生學情的理解基礎之上對于學生的知識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幫助他們吸收消化知識,始終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筆者發現,經過教師反思之后的教案和教學思路的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學情,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也更加適合學生吸收,有利于將學生放在教學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對于教師課堂的有效教學而言十分重要。可以說,課前反思是使教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二、課中反思,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
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地對教學活動展開反思,確保教學過程更加高效有序。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以及教學方法能夠達到的效果,并結合以上兩點來實現對教學手段和教學思路的調整,實現教學過程的理想化。課堂教學十分復雜,具有較強的挑戰性,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教學情況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
1. 調整教學步驟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對于學生的認知經驗理解不夠,那么就會造成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學方案預設和課堂實際情況脫節的情況,此時,教師采取的策略是不理會學生的反饋仍然按照教案進行教學,還是說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兩種不同的教學策略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教學效果。其實,后者才是真正貫徹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當前已有的知識經驗,靈活地對教學行為展開調整。因此,在教學當中一旦出現了上述情況,教師就要做到實時反思,做出教學調整,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
例如說,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年月日”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準備了很多問題,包括一年有幾個月、多少天等等,并且預測學生要經過觀察才能夠得出答案。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學生能夠很快回答出來。此時,教師調整了教學方案,教學關于大小月、閏月等知識,這些是學生不太熟知的內容,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積極性。
2. 優化教學任務
在課堂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以下教學情形,即教師正在展開下一個環節的教學時,突然就有一位學生提出了關于上一個環節的問題和疑惑。此時,教師如果花費一定的時間回答問題,就會導致課堂任務完不成;而如果不回答問題,必然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兩難的困境在實際教學中總會頻繁出現,而關注學生發展的教師一般都是耐心回答學生的問題。
3. 發散學生思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如果出現學生的理解脫離了教學軌道,教師要做到及時引導,及時糾正,從而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如在教學“找規律”等相關內容時,筆者就曾經遇到過這一情況,展示圖片,其內容為超市門口掛著紅綠藍的氣球,有規律的排著,而其中有兩個氣球被汽車擋住了,現在問:被擋住的氣球是什么顏色?
學生回答說,把汽車開走就好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加以引導,使他們學會使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數學課程的高效展開。
4. 尋求課堂創新
不斷創新課堂教學的模式是教師反思工作的重中之重。例如這樣一種情況,當同學們的意見在課堂上出現分歧時,教師應該如何選擇課堂模式呢?可不可以開展辯論式的課堂呢?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長方形》時,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前面的學習,得知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那么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嗎?”他邀請同學們先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然后想一想給出自己的結論。但是,學生在表達觀點時,出現了分歧。有的同學認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有的同學卻不這樣認為。教師要求不同的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在同學表達出現障礙時,教師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輔助他們表達內心的看法。促使他們的思想能夠很好地傳遞給其他同學。發表完成后,教師又傾聽了其他同學的意見,最后教師才給出自己的看法。這種課堂的開展方式是由教師的不斷反思得出。對于包辦式的教學方式,很多學生不愿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使得學生的學習力弱化。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一些機會。
只有通過不斷思考和總結,一節數學課堂呈現的方式才能夠多元化和精彩化。教師可以創新課題導入的方式和課堂活動開展的方式,以及習題訓練開展的方式。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師的反思點。
三、課后反思,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核心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對于課堂當中所發生的各種情況,教師當時可能難以發現其中的問題,那么此時,就顯示出課后反思的作用了。教師只有在課堂之后完成對課堂教學的不斷總結和思考,分析精彩教學片段,反思如何更好地解決突發問題,改進哪些教學環節等等,才能夠真正地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水平的發展。以下主要從總結經驗和分析原因兩個方面分別展開分析。
1. 總結經驗
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有其成功之處,可能是教學方法達到了預期效果,突發事件的處理得當,或者是一些教育學基本原理的應用,教學手段的創新等。在課后反思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做到對這些成功經驗的長期記錄,從而通過不斷的積累來使自身的教學經驗不斷豐富和提高,此外,這種方式對于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而言也十分重要。
例如在“解方程”相關章節的教學中,在課后的測試中學生的回答正確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了總結:第一,使學生充分了解掌握了方程的六個等量關系式;第二,對于教學內容講解比較細致深入,使學生充分掌握了三步方程的計算方式;第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檢驗習慣,即在完成方程解答后,自覺進行檢驗。因而,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的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追求理想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注重教學過程。
2. 分析原因
教學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教學疏漏和問題,也難免會出現知識性錯誤,教師則更是需要通過課后反思,來分析出現這些疏漏和問題的原因,并盡量避免在下次教學中出現類似的問題。例如說在“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教學中,學生對于這些內容的學習十分積極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習速度很快,且習題完成的正確率也比較高。但是在第二天解答相關習題時,大部分學生卻出現了錯誤,教師便發覺了昨天教學的失敗之處,因而教師就需要對于昨天的教學加以反思:教師需要適當引導點撥,也需要注重對知識概念的重點學習。教師不能僅僅從學生的表現就認為教學效果好,而是應該從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來確定教學效果。
總之,課堂反思對于提高教學效果而言十分重要,教師只有在不斷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中,才能夠不斷優化教學效果,并逐漸形成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這對于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健康成長而言也具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