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麗
摘要:數學是初中階段重要的學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與理解,提升數學知識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遵循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理念,助力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不斷進步飛躍。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初中階段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學情,不斷創新實踐科學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師的科學教育指導下,深化數學學科理解認知,明確學習目的,以數學所學積極應用于生活,發揮學科積極作用,達到數學學科教育的重要目的。
一、當前初中數學學科教育現狀
(一)教學方式傳統,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足
反思當前初中數學學科教育現狀,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很多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傳統,教學方法單一、古板,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充滿新奇的期待,學習過程也缺乏探索精神,致使很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濃厚,也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數學教學效果。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應知曉教育問題,積極突破傳統教育方式的桎梏,如利用現代教育輔助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等,能為學生打造別樣的精彩數學課堂,給予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從而強化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理解,提升數學綜合能力。
(二)教學缺乏對學生進行獨立學習教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薄弱
數學學科教育的重要目標便是養成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數學獨立自主學習能力,這需要教師付出長期的教育堅持和努力,同時更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實際上,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教育關注度過高,無法對學生適度放手,擔憂沒有教師的教育指導學生數學學習會寸步難行。殊不知,數學是邏輯思維性極強的學科,教師不應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從學生當前數學學習情況入手,采用科學、適宜的方式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長期的教育堅持與創新實踐,能夠養成學生科學的數學學習習慣,隨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數學綜合素養亦會隨之提高。
二、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設計微課,養成學生數學獨立學習習慣
初中數學教育中,教師突破傳統教育方式限制,可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作為教育輔助手段,給予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本著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目標,教師根據數學教材的教學內容及目標設計微課,為學生打造一片數學自主學習空間,學生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養成學生數學獨立學習習慣。以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教材中“一元一次方程”內容為例,教師在微課中以聯系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的場景展開微課教學:小明媽媽正在接一個重要電話,聊了很長時間,可是她突然發現快到接小明放學的時間了,以往這個時間都在去往學校的路上了。從家到學校距離為1500米,媽媽騎電動車去接,時間僅剩15分鐘,騎電動車行不行?為什么?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這個場景中距離和時間都是已知條件,有了這兩個條件,我們就能以一元一次方程展開運算,如此實用的數學知識,我們一定要好好學,因為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微課中再引入趣味、豐富的生活化實例,學生自主思考與總結出概念,同時嘗試結合已知條件進行計算,了解計算法則,達到通過微課進行自主學習與思考的重要目的。
(二)豐富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并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明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活躍學生數學思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可展開豐富的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接受鍛煉,養成自主學習思維意識,提升數學學習感知力,以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不斷提升。以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教材中“數據收集、整理與描述”為例,教師明確一個具有社會意義的主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料,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活動。關于數學中的數據學習,教師教育學生了解數據匯總的意義,我們生活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通過數據統計能了解社會生產生活發展現狀,培養學生統計觀和全局觀念意識。學生學會看各種類型的統計圖,積累數學學習經驗。教師為學生提供不同主題的統計圖,指導學生分組進行認真觀察與分析統計圖內容,總結出統計圖信息,在活動中學生能夠發現數據統計的趣味和奧妙,同時明確學習數據收集整理與描述的重要意義,增強數學自主學習與思考意識,提升學生數學應用技能。
三、結語
初中數學學科教育中,教師立足學生數學學習和發展的實際,不斷突破與創新數學教育方式,鼓勵與指導學生積極進行數學自主學習訓練,培養數學思維,提升學生數學思考能力。通過自主學習訓練,強化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培養,為后續數學良好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慧娟.基于微課技術的初中數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索[J].國際教育論壇,2020,2(5):56.
[2]張學良.淺談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0(052):83-84.
[3]戴群翼.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讀天下(綜合),20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