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振武
摘要:《新課標》的具體實施給素質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光明的前景。新課改的內容很多,比如取消模塊,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文化,強化對數學本質的認識,需要教師們不斷認真研究解讀,挖掘。
關鍵詞:新課標,三維目標,核心素養,數學文化,數學本質,數學建模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303
一、新課改啟動的時代背景
2003年,教育部印發了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驗稿,它指導我國高中課程改革有十余年,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教育部啟動了高中課程修訂工作,并在2014年的時候專門起草了一個文件,提出了學科素養,提到了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并且對當時正在修訂的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要求,就是要把學科核心素養貫穿始終。2017年底國家教育部正式印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通知》,重新修訂了高中課程方案及語文等14門學科課程標準。
高中課程是實現高中教育育人目標的重要載體,體現著國家意志,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二、新課標主要有哪些變化,提出的新理念有哪些?
1,取消內容模塊,還知識的完整邏輯性與順序性
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在內容上的變化是把過去的“模塊”取消了。原來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模塊”是按照課時定的,但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所以這次課程標準的修訂為遵循了數學的內在邏輯,取消了“模塊”,突出了內容主線,函數、幾何與代數、統計與概率、數學建模活動與數學探究活動四條主線貫徹整個高中數學課程。
2,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的轉變。
過去很多年,教師教案或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從一維變成了三維。一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在一維目標上加上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后就形成了三維目標。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素質。
最新修訂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又提出了發展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六個方面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實現了教學目標從三維目標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轉變,也可以說教學目標經歷了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養立意的轉變過程。
3,數學文化理念的提出
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說法在過去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是不曾出現過的,它有著豐富、深刻的內涵,其目的在于從數學文化的角度審視數學教學;使我們對數學和數學教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更好地理解數學課程改革的意義。
4,強化對數學本質的認識
《新課標》強調對數學本質的認識,淡化形式化的表達.例如統計,新課標將其內容設置為統計案例,使學生能通過案例來學習它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其意義和作用.這樣的處理,就把形式化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成了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態.新教材這種處理的例子很多。
《新課標》雖然強調數學本質,但是也要注意適度形式化。形式化是數學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數學教學中,學習形式化的表達是一項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達,要強調對數學本質的認識,否則會將生動活潑的數學思維活動淹沒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5,“四基”“四能”“三會”是此次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出現的重要內容。
“四基”就是在傳統“雙基”基礎之上,再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活動經驗非常重要,現在我們提的核心素養,都和過程有關。學生會想問題,會做事情,不是教師用語言教出來的,而是在教師創造的情境中悟出來的,是通過師生間的討論得到啟發而獲得的。因此,核心素養的本質就是一個人養成的習慣并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的品質、情感和能力等。核心素養的養成必須通過過程教育。無論是“四基”,還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在本質上都是教學目標一維目標向三維目標轉化過程中衍生的概念,只是三維目標沒有把相關核心問題呈現得更清楚而已。
與“四基”相對應的是“四能”,“四能”是在傳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之上又加上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不僅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需要,從這個方面考量,這就涉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了,比如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增強了,樹立了善于思考、敢于質疑、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等,在此不多詳述。
新修訂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還提到了“三會”,這是為了更好地解釋什么是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之后,無論他(她)今后從事的工作與數學有關還是無關,都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需要,也就是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從這個角度來說,數學的眼光就是數學抽象,數學的思維就是邏輯推理,數學的語言就是數學建模。
6,對數學建模的日漸重視
數學建模素養是數學核心素養之一。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知識與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素養。其過程主要包括:在實際情境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模型,求得結論,驗證結果并改進模型,最終解決實際問題。可以說,數學建模搭建了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系的橋梁,是數學應用的重要形式。數學建模是用數學的語言講述現實世界的故事,這對于讓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7,教師要轉換角色,認真研究并落實《新課標》
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參與者和推行者,是課改的關鍵,是順利實施《新課標》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改變觀念、轉換角色和提高認識。教師要促進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激活他們在各種學習中的知識儲備,使其嘗試對相關知識的綜合應用,這對實施以德育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改革決不能停留在口號式的說教與感想中,而要勇于實踐、勤于反思、積極行動.在行動中出現困難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決不能被困難和現實環境的艱苦所嚇倒,而要不斷嘗試,反復總結,從教學的細節處入手,從具體問題人手,反復學習、嘗試、研究,提高教學水平與學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