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國
摘要:團隊的合作能力是一種相當重要的能力,于小學生而言,尤為如此。如果從小就對學生的團隊能力進行培養,不僅可以讓學生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更融洽,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團隊,什么是分享,這會對小學生的未來產生重大的影響。小學生在進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中,必不可免的需要與其他同學共同協同,共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去學會理解,學會傾聽,還要學會支持,學會配合,這樣才能和其他的同學進行友好的相處,讓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同時,團隊的合作能力也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讓整個數學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學生在進行團隊學習的時候,不僅僅只是學習到了知識,在某種程度上,進行團隊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在和小伙伴玩耍的過程,大家一起共同的進步,共同的學習會讓學生有成就感,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能力;小組教學;分層任務;交流學習
團隊協作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有些學生有很強的個人能力,但是,卻不知道在學習中如何跟其他的同學進行友好團隊的協作,這會顯得學生不能很好的融入集體,這將對于學生的三觀的塑造和性格的形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小學的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方法來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的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展開小組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的能力,學生需要在小組為單位的團隊中共同學習,彼此之間相互理解,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共同進步,在這個相處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也會產生良好的友誼,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其次,教師可以布置分層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團隊的協作,合作共贏。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學習,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進行相互的幫扶學習,讓成績較好的學生輔導成績不太好的學生,這可以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加深印象和理解,也可以讓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更加容易理解。
一、開展小組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能將學生分為很多個小組,讓學生可以在團隊的交流和合作中學會傾聽、感受、思考。學生在進行團隊的協作的過程,不單純是一個吸收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互相溝通的過程。同時,學生在這種氛圍的課題上會變得活躍起來,因為所有的學生都會在課堂上有充足的參與感、體驗感,讓學生對課題產生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將成績較好的學生和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隨機的分配在一個小組,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的組隊,從而讓學生在一起共同學習的時候,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出一些題目,讓各個小組以比賽或者競賽的形式進行答題,看哪個小組回答的最快最好。
例如,教師在教授“百以內的加減法”的相關內容時候,就可以將學生通過上述的方式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同時布置給各個小組相同百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題,讓各個小組進行計算,讓小組和小組之間進行良性的競爭,看哪個小組的正確率最高,哪個小組的速度最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團隊的協作,進行共同的計算和配合。成績較好的學生需要教會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如何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會因為不想拖累整個小組的進度而努力的學習如何計算百以內的加減法。學生就會在這種團隊的協作中共同的學習,共同的進步。
二、分層布置任務
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分層任務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小學生難免會有些爭強好勝的個性,對于所有的任務,“贏”,可以是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最大的目標和動力。所以,教師可以將一個任務或者題目分為若干個步驟,將其分別布置給不同的學生,讓學生通過團隊的協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可以將一個任務分為兩個方面,分給每一個以小組為單位的團體,讓組內的成員自由選擇自己希望負責的部分,只有小組內的所有成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才算挑戰成功。挑戰成功的小組將會受到表揚,而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也需要鼓勵,讓他們繼續努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乘法”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布置若干道乘法相關的計算題給分配到每個小組,讓各個小組分為“計算”和“驗算”兩個部分,讓學生通過自己選擇相關的任務進行計算。負責“驗算”的學生需要提供驗算的過程,并且負責“驗算”的學生需要檢查負責“計算”的學生的答案,兩個人需要得到相同的正確答案才算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表揚,對于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教師也需要進行鼓勵,讓學生繼續努力。
三、相互交流學習
團隊合作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對于學生而言,不論是在未來的學習中還是工作中,團隊協作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有些學生性格較為孤僻,不愿意和其他的學生進行交流和學習,認為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種學生就缺乏了團隊協作的能力。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形成幫扶小組,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交流和學習,進行思想的碰撞,在共同的學習中,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讓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通過該方法,那些成績較好,但是較為孤僻的學生會產生成就感,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和其他學生產生友誼,逐漸開朗起來;而那些因為成績較差而產生自卑感的學生,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重拾自信,收獲友誼。
例如,教師在教授“計算矩形的周長”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交流,共同學習和進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的幫助,可以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作為小老師教導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討論,交流學習的方法和對于矩形的相關內容的心得和體會,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的成長和進步,收獲珍貴的友誼。
總之,團隊的協作能力對于所有的小學生而言都十分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分組教學,分層布置任務和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等方法幫助學生培養團隊的協作能力,讓學生在共同學習中產生深厚的友誼。
參考文獻:
[1]喬燕,楊威.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4):36-38.
[2]李秀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1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