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若愚
摘 要:在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增加師生之間的協作互動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并就此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質課堂。為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課堂中要對師生協作互動加以高度重視。而本文將從教學實踐出發,針對有效的師生協作互動策略展開探討,旨在為有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師生協作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1-0077-03
隨著素質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以及伴隨著人本教育理念的全面推進和落實,高中數學教師逐漸認識到單向的知識灌輸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形式與需求。而高效、高質課堂的構建并不能單純依靠教師自身來完成,而是要在師生的共同協作與努力下達成。所謂的師生協作互動,就是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與組織角色作用,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效率與質量。
1.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的實施意義
(1)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基于其強理論性與抽象性,通常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較為吃力與枯燥。而師生之間的有效協作互動,則能很好地打破這一壁壘,促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為生動有趣與精彩活躍。如此,能夠高度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并有效拓展學生學習思維,促使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并以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收獲高質量學習成效。
(2)有利于促使師生關系融洽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師生關系通常表現得較為呆板,但是在有效的師生協作互動下,師生關系將發生積極轉變,即師生之間可以以“朋友”的關系在教室內進行探討學習。教師不再是教室內的唯一權威,而是以平等、民主的狀態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與陪同者,促使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高效、高質學習。
(3)有利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是當前教育形勢下的重點教學內容,包括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但通過有效的師生協作互動則能很好地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進行引導。即在與教師的互動探討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從而學生的核心素養將得以全面提升。
2.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的實施問題
(1)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師生主體關系混亂
受我國傳統教學模式與觀念的影響,通常都是由教師對課堂主體位置進行占據,從而一味地向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與解題技巧的填鴨。如此,在學生主體位置被嚴重忽略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升,再加之高中數學知識點學習的困難性,從而失去學習信心,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師生協作互動的實施就顯得較為困難,產生的問題較多。
(2)部分教師經驗少,難以有效完成協作互動
相較于初中數學而言,高中數學無論是在知識點的體量,還是難度性上都有了大幅提升,因而對教師的教學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尤其是在踐行師生協作互動的時候,需要教師具有很好的課堂把控能力。若教師在教學課堂上為了與學生互動而互動,不僅無法收獲師生互動的良好成效,還有可能拖慢教學進度、降低教學質量。而當前有部分教師由于經驗匱乏,而難以在教學課堂上有效完成師生協作互動,從而導致師生協作互動的實施效果不甚理想。
(3)師生協作互動方式單一,課堂收效不理想
所謂的師生協作互動,就是教師充分認清自身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位置,從而通過問答、交流、探討等方式進行協作互動學習。但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高中教學課堂中的師生協作互動方式通常較為單一,即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進行。在這樣單一形式的協作互動教學下,學生很容易產生惰性,即當教師不提問的時候,學生便不會主動發聲,以至于師生協作互動呈現出單向行進軌跡,難以收獲理想的實施效果。
3.師生協作互動的實施策略
(1)契合教學目標,構建協作互動環節
盡管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越來越重視與學生的協作互動,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容易因為無法把握度量而導致主題偏離,以至于背離課堂教學目標?;诖耍瑸槭斋@更為良好的課堂師生協作互動實施效果,教師在課前預設中,一定要充分契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如此,還能促使學生更為準確地進行教學知識點把握與學習,從而收獲更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成效。以“指數函數的圖形及其性質”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為例,教師便要充分契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特點。具體所建立的教學目標如下:①理解并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②依據指數函數的圖像特點對其性質進行準確分析;③學會利用指數函數的圖像,以及指數函數的解析式對指數函數有關的問題進行解決。在明確了以上教學目標之后,教師便可以充分契合這一教學目標對課堂上的師生協作互動環節進行構建。具體構建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如何通過有效的協作互動強化學生對指數函數的認知與理解;②如何通過有效的協作互動促使學生學會以描點法繪制指數函數圖像;③應該設計怎樣的習題和學生一同思考、探究,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從圖像與解析式這兩個角度分析指數函數相關問題。如此,在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引下,教師能夠對課堂師生協作互動環節的構建有較為清晰的思路,從而針對性完善其內容,促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探討和協作探究中更為深入、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點,強化課堂成效。
(2)融合課堂生成,推進協作互動主題
眾所周知,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課堂多以教師為主體,并深陷“一言堂”誤區。多數時候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以及促使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更高的分數,而對學生進行單向的知識點灌輸與解題技巧的填鴨,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少學生對此產生較大的厭煩感,從而逐漸失去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與興趣。為有效改善這一現狀,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與學生進行協作互動。并學會聆聽學生的心聲,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堂對學生進行點撥,以及深化師生協作互動,推進主題,促使其收獲良好的實施效果,幫助學生以更高的效率和質量進行學習。以“橢圓”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為例,其教學目標在于促使學生對橢圓的定義與標準方程進行準確掌握。對此,為促使學生保有更高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對行星的運動軌跡進行觀察,或者讓學生自主觀察同一個圓盤在燈光下不同位置的影子形狀,以此促使學生對橢圓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和較為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橢圓的理解,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細線、圖釘等材料,讓學生以固定的兩點進行橢圓的繪制。而在學生的繪制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融入學生中間,指導學生如何以正確的方法繪制出標準的橢圓。如此,在學生親自動手繪制橢圓的過程中,不僅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有效協作互動,還促進了學生對橢圓概念定義與性質特點的了解。在這一基礎上,教師便可以繼續推進課堂,以及繼續推進師生協作互動主題,即引導學生對橢圓的標準方程進行理解與運用。如在求標準方程時,不少學生面對含有根號的式子都表現出了沉默與思考,但有學生隨即提出“兩邊平方”的方法,此時教師便可以順著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以引導:“是直接進行平方呢?還是通過整理之后再進行平方呢?”學生說:“都可以試一試”,進而學生將更有動力,也更有目標展開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如此,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堂生成對其進行引導,并就此有效推進師生協作互動主題,能夠促使師生擰成一股繩,共同探討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與學習目標,實現高效協作互動,以及實現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
(3)以問題為導向,踐行喚醒式課堂教育
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若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灌輸式教育,將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自主性,從而促使學生在被動與機械化的學習狀態下無法對教學知識點產生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在低效性的學習空間中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數學思維。對此,教師要積極擺脫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觀念,充分把握并設計課堂師生協作互動環節,圍繞教學目標,并以問題為引導踐行喚醒式教育,將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學習狀態,并最終收獲理想教學成效。以“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為例,教師便可以借助問題促進師生協作互動,并有效踐行喚醒式教育。如教師可以契合本課的教學內容與目標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①如何證明兩條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內是處于平行的狀態?②如果兩條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內沒有交點便可以證明該兩條直線在這一個平面內是處于平行的狀態,那么又該如何證明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的位置關系呢?針對以上引導問題,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并積極融入學生中間與學生共同探討。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以及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會發現,針對某直線與某平面的位置關系確定,需要通過該直線與該平面內某一直線的位置關系進行確定,即該直線與該平面內的某一條直線處于平行狀態,那么便可以確定該直線與該平面是處于平行的狀態。如此,在這樣一個以問題為引導的喚醒式教育中,師生協作互動將得以有效推進,以及課堂教學成效將得以顯著提升。
(4)積極引導學生分析,有效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協作互動不僅是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是教師的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引導,以及積極與學生展開課堂上的互動交流和協作探討,促使學生掌握有關方法,并在加以熟練應用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以“空間向量”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為例,由于是初次接觸這一方面的知識,且其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與邏輯思維有著較高的要求,以至于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較感吃力,從而在難以收獲理想學習成效的同時失去學習興趣,甚至是產生厭學情緒。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上積極使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教學知識點,促使其更好地進行理解與掌握。具體的引導方式如下: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平面向量的有關概念與知識點,并將其特點遷移、類比到空間向量中來,促使學生找到二者之間的關聯;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建立三維立體坐標系,并利用其對空間向量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等。如此,在這樣一個引導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了有效的協作互動,可促使學生對空間向量知識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同時可促使學生在類比學習中形成良好的邏輯推理思維與空間想象思維,從而全面提升其課堂學習成效和有效發展其數學核心素養。
(5)以拓展問題設計,促使學生完善知識體系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同時也作為各類科學的基石,所要教學的并不是單純的知識點,還包括有學生的思維方式與知識應用能力等。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思維方式與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被極大的忽略,教師往往以考試大綱為標準,考試要考哪些知識點,教師便對哪些知識點進行重點教學。導致學生的數學視野變得狹窄,以及導致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變得松散。對此,在如今的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積極設計拓展問題,并就此與學生進行積極的協作互動,從而促使學生更為深入、全面地掌握知識點,并最終在此基礎上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以及形成良好的數學能力。以“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為例,教師便可以通過以下拓展問題的設計與學生進行高效的協作互動。首先,向學生提問“我們所學過的空間幾何體有哪些?”以此促使學生對以往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等相關知識進行回顧。而在學生回顧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整理,包括整理其概念定義、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式等。其次,對學生進行問題拓展,各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計算公式是否存在有必然聯系?如何利用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計算公式去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此,在拓展問題的提出下,促使學生與教師展開有效的協作互動,提升課堂學習質量的同時完善知識體系。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師生協作互動加以高度重視。在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的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以更好的狀態進行學習,促使提升課堂學習效率與質量,并有效發展其數學核心素養,為之后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興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協作互動的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25).
[2]章學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