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虹
摘 要: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而且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質量。結合教學實踐,從激發(fā)興趣、自我管理、學法指導、因材施學四個方面闡述了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與思考。
關鍵詞:數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情境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發(fā)展對教育教學的要求。我認為“教學生學”的關鍵就在于教學生自主學習。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中,我會巧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1.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黃金分割”教學中,我以“計算媽媽穿多高的高跟鞋更美”來引入,以趣引思,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例如,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時,我以學生參加春游為題,創(chuàng)設學生親近熟悉的情境:我校初中一年級575名師生外出春游,已有2輛校車可乘坐25人,問還需租用50座的客車多少輛?問題一提出,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積極地動腦去思考。
3.創(chuàng)設實驗操作性的教學情境
動手操作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手段。學生在動手又動腦的過程中可以感悟、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豐富的圖形世界”教學時,我組織學生研究:用一個平面圖形去截正方體,截面有幾種形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讓學生拿出事先切好的正方體形狀的胡蘿卜,然后讓學生用一個平面(小刀)去截這個正方體。學生興趣很高,積極動手操作,很多學生不但能截出三角形、四邊形,還能截出五邊形、六邊形,但不能截出七邊形。順勢我讓學生討論“為什么不能截出七邊形呢?那能不能截出八邊形、九邊形呢?”……這樣不但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也讓學生體驗了平面分割空間的奧妙。
4.創(chuàng)設富有懸念的教學情境
巧設懸念,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主動的探索、思考。
例如,在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一天,小敏去小強家玩,當時小強正在用配方法解一個一元二次方程2x2-25x+80=0,小敏一看就告訴他這道題無解。小強非常驚訝,問他有何判斷的訣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下,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才能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動手、動腦、積極思維、獲得新知。
二、自我管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知識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
1.確定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的預期結果,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預期結果,其本質是一致的,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
2.科學實施自主學習活動
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制訂學習計劃和方案,然而關鍵還在于能否科學合理地實施學習計劃。
在實施指導的過程中,我認為不僅要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學習材料、學習內容,還要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需要選擇學習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對自身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信息時代,我們更要指導學生拓寬信息渠道,獲得更豐富的材料和內容。
3.客觀評價
沒有評價,就沒有教學的依據。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我和學生都會運用不同的測量手段,做好結果與成效的評估,從而對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作出正確的、客觀的評價。從而制訂出新的、更合理的教學與學習計劃,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4.自我激勵
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我們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績效受到肯定,學生的信心就會大大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會增加。
三、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變“學會”為“會學”。
1.指導學生學會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如果不做課前預習,聽課的效率就會打折扣。要引導學生逐步做到細讀教材:對重要的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問題標上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互動
數學教學中,概念的形成過程、定理的探索過程以及問題的分析過程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體驗,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有很大益處。在教學時,我會充分利用這些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展開思維,特別要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
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學生合作互動。在合作互動中啟發(fā)思想、借鑒成果、獲得靈感。
3.引導學生善于提出問題
“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提出新問題是數學教學研究的最重要一環(huán)。
教學中,我會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鼓勵他們在獲得結論的過程中探索規(guī)律、掌握方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還會積極培養(yǎng)學生“有條件”地質疑。
4.指導學生學會復習、總結
學習是一個建構知識的過程。通過復習和總結,可以把學到的新信息、新知識和已有的經驗、認知進行整合,使原有的知識得到充實和提升,從而建立新的知識系統(tǒng)。
我指導學生溫習每天所學的內容,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理解地記憶數學公式、定理、法則等,然后再獨立地完成作業(yè),這樣他們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
5.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反思
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是學生的一種重要的數學元認知能力,是學生進行高水平、高效率、高質量的數學認知所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和本領。我主要從以下四個角度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反思:反思解法優(yōu)劣、反思解題思路、反思解題深度、反思解題策略。學生只有學會了反思,才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進行監(jiān)控。
四、因材施學,優(yōu)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
學生的個別差異在所難免,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和自主潛力,做好因材施教工作,使教師的主導力量與學生的主體潛能相適應,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我們要把教師的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因材施學相結合,把主導學的力度適當地轉移到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上來。只有將自主學與主導學緊密結合,才能構建學生最佳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充分開發(fā)學生的身心潛能,“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學校教育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學習的基礎。面對新世紀的挑戰(zhàn),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變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方法、學會學習,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
摘 要: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而且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質量。結合教學實踐,從激發(fā)興趣、自我管理、學法指導、因材施學四個方面闡述了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與思考。
關鍵詞:數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情境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發(fā)展對教育教學的要求。我認為“教學生學”的關鍵就在于教學生自主學習。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中,我會巧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1.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黃金分割”教學中,我以“計算媽媽穿多高的高跟鞋更美”來引入,以趣引思,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例如,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時,我以學生參加春游為題,創(chuàng)設學生親近熟悉的情境:我校初中一年級575名師生外出春游,已有2輛校車可乘坐25人,問還需租用50座的客車多少輛?問題一提出,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積極地動腦去思考。
3.創(chuàng)設實驗操作性的教學情境
動手操作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手段。學生在動手又動腦的過程中可以感悟、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豐富的圖形世界”教學時,我組織學生研究:用一個平面圖形去截正方體,截面有幾種形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讓學生拿出事先切好的正方體形狀的胡蘿卜,然后讓學生用一個平面(小刀)去截這個正方體。學生興趣很高,積極動手操作,很多學生不但能截出三角形、四邊形,還能截出五邊形、六邊形,但不能截出七邊形。順勢我讓學生討論“為什么不能截出七邊形呢?那能不能截出八邊形、九邊形呢?”……這樣不但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也讓學生體驗了平面分割空間的奧妙。
4.創(chuàng)設富有懸念的教學情境
巧設懸念,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主動的探索、思考。
例如,在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一天,小敏去小強家玩,當時小強正在用配方法解一個一元二次方程2x2-25x+80=0,小敏一看就告訴他這道題無解。小強非常驚訝,問他有何判斷的訣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下,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才能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動手、動腦、積極思維、獲得新知。
二、自我管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知識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
1.確定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的預期結果,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預期結果,其本質是一致的,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
2.科學實施自主學習活動
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制訂學習計劃和方案,然而關鍵還在于能否科學合理地實施學習計劃。
在實施指導的過程中,我認為不僅要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學習材料、學習內容,還要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需要選擇學習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對自身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信息時代,我們更要指導學生拓寬信息渠道,獲得更豐富的材料和內容。
3.客觀評價
沒有評價,就沒有教學的依據。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我和學生都會運用不同的測量手段,做好結果與成效的評估,從而對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作出正確的、客觀的評價。從而制訂出新的、更合理的教學與學習計劃,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4.自我激勵
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我們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績效受到肯定,學生的信心就會大大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會增加。
三、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變“學會”為“會學”。
1.指導學生學會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如果不做課前預習,聽課的效率就會打折扣。要引導學生逐步做到細讀教材:對重要的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問題標上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互動
數學教學中,概念的形成過程、定理的探索過程以及問題的分析過程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體驗,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有很大益處。在教學時,我會充分利用這些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展開思維,特別要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
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學生合作互動。在合作互動中啟發(fā)思想、借鑒成果、獲得靈感。
3.引導學生善于提出問題
“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提出新問題是數學教學研究的最重要一環(huán)。
教學中,我會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鼓勵他們在獲得結論的過程中探索規(guī)律、掌握方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還會積極培養(yǎng)學生“有條件”地質疑。
4.指導學生學會復習、總結
學習是一個建構知識的過程。通過復習和總結,可以把學到的新信息、新知識和已有的經驗、認知進行整合,使原有的知識得到充實和提升,從而建立新的知識系統(tǒng)。
我指導學生溫習每天所學的內容,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理解地記憶數學公式、定理、法則等,然后再獨立地完成作業(yè),這樣他們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
5.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反思
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是學生的一種重要的數學元認知能力,是學生進行高水平、高效率、高質量的數學認知所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和本領。我主要從以下四個角度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反思:反思解法優(yōu)劣、反思解題思路、反思解題深度、反思解題策略。學生只有學會了反思,才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進行監(jiān)控。
四、因材施學,優(yōu)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
學生的個別差異在所難免,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和自主潛力,做好因材施教工作,使教師的主導力量與學生的主體潛能相適應,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我們要把教師的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因材施學相結合,把主導學的力度適當地轉移到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上來。只有將自主學與主導學緊密結合,才能構建學生最佳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充分開發(fā)學生的身心潛能,“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學校教育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學習的基礎。面對新世紀的挑戰(zhàn),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變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方法、學會學習,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
摘 要: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而且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質量。結合教學實踐,從激發(fā)興趣、自我管理、學法指導、因材施學四個方面闡述了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與思考。
關鍵詞:數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情境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發(fā)展對教育教學的要求。我認為“教學生學”的關鍵就在于教學生自主學習。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中,我會巧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1.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黃金分割”教學中,我以“計算媽媽穿多高的高跟鞋更美”來引入,以趣引思,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例如,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時,我以學生參加春游為題,創(chuàng)設學生親近熟悉的情境:我校初中一年級575名師生外出春游,已有2輛校車可乘坐25人,問還需租用50座的客車多少輛?問題一提出,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積極地動腦去思考。
3.創(chuàng)設實驗操作性的教學情境
動手操作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手段。學生在動手又動腦的過程中可以感悟、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豐富的圖形世界”教學時,我組織學生研究:用一個平面圖形去截正方體,截面有幾種形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讓學生拿出事先切好的正方體形狀的胡蘿卜,然后讓學生用一個平面(小刀)去截這個正方體。學生興趣很高,積極動手操作,很多學生不但能截出三角形、四邊形,還能截出五邊形、六邊形,但不能截出七邊形。順勢我讓學生討論“為什么不能截出七邊形呢?那能不能截出八邊形、九邊形呢?”……這樣不但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也讓學生體驗了平面分割空間的奧妙。
4.創(chuàng)設富有懸念的教學情境
巧設懸念,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主動的探索、思考。
例如,在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一天,小敏去小強家玩,當時小強正在用配方法解一個一元二次方程2x2-25x+80=0,小敏一看就告訴他這道題無解。小強非常驚訝,問他有何判斷的訣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下,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才能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動手、動腦、積極思維、獲得新知。
二、自我管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知識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
1.確定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的預期結果,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預期結果,其本質是一致的,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
2.科學實施自主學習活動
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制訂學習計劃和方案,然而關鍵還在于能否科學合理地實施學習計劃。
在實施指導的過程中,我認為不僅要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學習材料、學習內容,還要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需要選擇學習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對自身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信息時代,我們更要指導學生拓寬信息渠道,獲得更豐富的材料和內容。
3.客觀評價
沒有評價,就沒有教學的依據。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我和學生都會運用不同的測量手段,做好結果與成效的評估,從而對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作出正確的、客觀的評價。從而制訂出新的、更合理的教學與學習計劃,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4.自我激勵
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我們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績效受到肯定,學生的信心就會大大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會增加。
三、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變“學會”為“會學”。
1.指導學生學會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如果不做課前預習,聽課的效率就會打折扣。要引導學生逐步做到細讀教材:對重要的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問題標上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互動
數學教學中,概念的形成過程、定理的探索過程以及問題的分析過程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體驗,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有很大益處。在教學時,我會充分利用這些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展開思維,特別要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
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學生合作互動。在合作互動中啟發(fā)思想、借鑒成果、獲得靈感。
3.引導學生善于提出問題
“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提出新問題是數學教學研究的最重要一環(huán)。
教學中,我會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鼓勵他們在獲得結論的過程中探索規(guī)律、掌握方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還會積極培養(yǎng)學生“有條件”地質疑。
4.指導學生學會復習、總結
學習是一個建構知識的過程。通過復習和總結,可以把學到的新信息、新知識和已有的經驗、認知進行整合,使原有的知識得到充實和提升,從而建立新的知識系統(tǒng)。
我指導學生溫習每天所學的內容,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理解地記憶數學公式、定理、法則等,然后再獨立地完成作業(yè),這樣他們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
5.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反思
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是學生的一種重要的數學元認知能力,是學生進行高水平、高效率、高質量的數學認知所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和本領。我主要從以下四個角度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反思:反思解法優(yōu)劣、反思解題思路、反思解題深度、反思解題策略。學生只有學會了反思,才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進行監(jiān)控。
四、因材施學,優(yōu)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
學生的個別差異在所難免,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和自主潛力,做好因材施教工作,使教師的主導力量與學生的主體潛能相適應,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我們要把教師的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因材施學相結合,把主導學的力度適當地轉移到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上來。只有將自主學與主導學緊密結合,才能構建學生最佳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充分開發(fā)學生的身心潛能,“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學校教育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學習的基礎。面對新世紀的挑戰(zhàn),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變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方法、學會學習,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