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功業
摘 要 “分類指導、分層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有著不同社會需求的學生的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類,對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進行教學,這些學生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指導和相互作用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和提高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 分層教學 能力組合 普遍要求 個別指導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008-02
一、概述
“分類指導、分層教學”模式又稱需求分類、能力分組教學模式,是將相同專業的不同發展方向和不同能力需求的學生進行分類,專業課教師在教授專業課時,進行“普遍要求,個別指導”組織教學的模式。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在“后示范”階段,著力在學校、院系、課堂等不同層面推行“分類指導、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本文著重論述我在建筑施工類課的課堂上應用“分類指導、分層教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的做法。
二、建筑施工專業課堂的學生分類與分層
建筑類高職學生的培養方向是面向施工一線的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一個合格的施工一線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由于施工組織極其復雜,每天都面臨著各種簡易的、復雜的技術問題、經濟問題、組織問題、社會問題,對能力需求也不能簡單地用幾句話能概括,為了培養出具有后勁的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就不能對課堂教育進行簡化處理。在專業課教學中,采用“分類指導、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滿足教學要求。
1.建筑類專業班內學生的分類
在課堂上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類,必須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學中,從走向社會后可能上的崗位的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類型的目標,進行不同類別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類型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做法:①了解崗位,分類建組;②針對差異,分類目標;③面向全體,因材施教;④分段考查,分類考核;⑤發展性評價,不斷提高。
高職建筑類專業一個班內的學生走上社會后大致可能走上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材料員、資料員、機械員、標準員、勞務員等各個不同的崗位,經過一段時間磨練后,可能走上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崗位,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按照所居住的宿舍設置“項目部”(分組),每個“項目部”設置上述8大員,對學生提前熟悉崗位是必要的。有人提出疑問,學生畢業后就能當項目經理?回答是肯定的,項目有大有小,看用人單位的需要。又有人問,為什么不設置實驗員、測量員等崗位?這些崗位在項目上也是不可或缺的。回答是,實驗員在項目上可能由材料員兼任,也可能由質檢員或資料員兼任;測量員一般由施工員兼任。這些在課堂上進行崗位設置時必須和學生講明白。
將學生在課堂上分類,是便于在課堂上教學時分別對不同類別的學生提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在課堂上就熟悉各類崗位,同時也方便學生課下研討。
2.建筑類專業班內學生的分層
將學生按崗位分類,是為了滿足建筑類學生的上崗要求,而按照不同需求分層則是根據不同學生發展需求進行的。
專業教學課堂的分層主要是按專業學習需求、創新發明需求與創業需求劃分的。劃分的原則:
(1)全體學生必須完成課程要求的專業學習任務。
(2)有創新發明需求的學生可以通過專業學習思考解決目前事故中還存在的一些技術難題,思考研究解決方案,擇優申報國家專利。
(3)引導有創業沖動的同學將自己的發明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做出創業計劃書,參加創新創業大賽。
三、“分類指導、分層教學”的幾種模式
1.“個別化”學習的模式
“個別化”學習實際上是一種廣義的分層。它基于網絡的“個別化”教學,關鍵是設計適合各類學生,又方便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訓練材料及考評資料等素材。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循序漸進的分層學習,每達到一個目標就自動進入下一個知識模塊。由于計算機數據庫儲存了大量的教學信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教學進度,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2.課堂教學的“分層互動”模式
“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人際互動,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于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
3.定向培養目標分層模式
指按照學生的畢業去向分層分班教學。一般入學時進行摸底調查,既了解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學生對就業與升學的選擇,在尊重學生和家長意見的同時,也反饋學生自身的學業情況,正確定位。然后,以學生的基礎和發展為依據,分成幾個層次,教學的目標和知識的難度也有區別。
四、專業課教學時分類的具體實施方法
1.項目部組建與崗位落實
所謂的顯性分類,是在第一次課的課堂上要求學習班級的全體學生,以宿舍為項目部,每個學生都擔任1個或2個項目部的崗位工作,也是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教學方法在建筑類專業課堂上的具體應用。每個學生至少有一個崗位,提倡兼職。
2.組建項目部的用途
(1)是專業課教學的需要
現在的專業課都在模擬工作過程進行“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專業課教師在授課時,必須將每項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落實到具體的人頭上,每個人崗位都明確后,才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消化課程學習內容的需要
學生課外研究討論問題,以項目部為單位,方便及時,最好是結合自己的崗位工作任務參與討論發言,就更專業、具體、實用了。
(3)實訓實習的需要
實訓實習必須模擬現場施工才能取得實效。實訓實習時,以項目部為單位,這樣就可以使實訓實習逼真、形象、實用。
(4)消除學生進入社會的神秘感
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就對項目人員、崗位工作任務、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反復演練,到了現場就不陌生,這樣才便于課堂與社會零距離對接。
五、專業課教學時分層的具體實施方法
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專業學習層面、創新發明層面與創業層面,只能隱性分層,不能顯性分層,即只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能人為硬性劃分。具體操作只能是普遍要求,個別指導。
1.專業學習任務必須人人完成
專業課內學生必須完成專業學習任務,達到合格要求。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學生必須掌握項目八大員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不能局限于所定的崗位技能,因為將來哪個學生上什么崗,現在并不知道,所以,專業學習是團隊學習,個人收獲。
2.創新發明主要是意識培養
創新發明不將任務賦予具體的學生,重在創新發明的意識培養,專業教師授課時,不僅要交代任務,還要交代完成任務時可能的風險,并交代現有技術的缺陷,引導學生思考。對于有靈感的學生,可能會產生解決問題的想法,這樣,教師好因勢利導,引導幫助學生制定解決方案,并將有關知識產權意識引導學生接受,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專利技術,使學生能從中學會創新、學會發明。
3.創業教育主要是引導學生制定創業計劃
在專業課課堂上進行創業教育和創新發明教育一樣,也只能是普遍要求,個別指導,不能指定€讇籽ゴ匆擔及鎦貧ù匆導蘋>嚀遄齜ㄊ牽?
(1)在專業課程中,具體到如何將專業技術轉化為專業承包公司,如樁基工程施工,不僅教打樁技術、打樁管理,還應交代樁基公司的組建條件、企業運作模式介紹給學生;學習井點降水施工、電渣壓力焊施工、附著式腳手架施工等都是這樣教學,使學生慢慢地產生創業意識。
(2)對于有專利技術的學生,幫助他們分析專利技術的經濟價值、應用前景生產條件、銷售方法、國家與地方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對于這些學生,教師的這些話,學生特別愛聽,也往往想試一試,這時可以指導學生制訂創業計劃,甚至參加創業比賽。
六、結語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管10級共有學生153人,獲得授權專利17件,在第七屆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大賽上獲獎17項。平均每8名學生就有1件專利,并獲1項全國大賽獎。建管11級學生163名,獲得授權專利30件,在第八屆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大賽上獲獎28項。平均每5名學生就有1件專利,并獲1項全國大賽獎。建管12級學生120名,獲得授權專利6件,在第九屆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大賽上獲獎5項。平均每20名學生就有1件專利,并獲1項全國大賽獎。建管13級學生121名,獲得授權專利12件,在第九屆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大賽上獲獎7項。平均每10名學生就有1件專利,并獲1項全國大賽獎。建管14級學生150人,申請專利30件,平均每5名學生就有1件專利。在校生創業的也有3人。
實踐證明在同一所高職院校的同一個專業上由同一個專業教師指導的學生有這樣的成就,可以說明,這一方法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陳愛玲.創新潛能開發實用教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3]吳光林.高職學生核心素質教育研究[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