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瑾
摘 要: 本文對“情境—模型”雙向構建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提出了通過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定的思維模型。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教學情境 思維模型 雙向建構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情境創設被不斷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將情境和模型進行雙向構建,通過情境的創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定思維模型,讓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理解得更透徹,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水平[1-2]。
1.創設趣味化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材料是否感興趣是決定學生學習效果好壞的關鍵性因素。要想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初中數學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形式性判定”有關內容時,為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升,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有關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為學生描述了一個場景:古希臘有位哲學家去埃及旅行,并參觀了金字塔。這位科學家向大祭司提問,是否知道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大祭司沒能回答這一問題,因為大祭司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一問題。接下來請同學們幫助大祭司思考這一問題。聽了這個故事,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開始積極主動地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進行“三角形相似性”相關內容的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從數學教材中查找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帶著疑問和興趣對這一內容進行學習,對三角形的相似性有了充分了解,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一同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這就為學生構建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情境,使整個課堂充滿趣味性。將這一故事導入到“三角形相似性”課堂內容中,既能避免因為學生缺乏邏輯感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又能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將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2.通過情境創設,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構建空間模型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開始接觸空間思維。因此最初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以了解為主,利用最簡單的方式和最基礎的題目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空間觀念,同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空間位置能力,避免學生對空間物體的理解出現錯誤。
例如,小明騎自行車從家出發,先向東行駛了500m,達到十字路口后,再向南行駛了1000m達到了小明的奶奶家。這時教師讓學生畫出小明的行駛路線,同時用語言描述小明回家的路線。
大部分學生這時可以完成第一部分內容,但是讓學生描述路線較困難。這一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空間思維能較差。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引導,將這一路線通過立體圖形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幫助學生準確地描述回家的路線。教師讓學生在課下充分了解物體和物體之間的方位關系,進而使學生在腦海中構架出空間模型。
3.利用情境教具教學,通過生活化方構學生思維模型
傳統的初中數學是教師按照考試大綱和教材進行講解,學生對數學知識被動接受,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并且教師的教學方式較單一,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相同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的空間思維得到開發。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情境教學法和教具演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解“三視圖”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準備幾個盒子,通過現場演示讓學生從不同方向對盒子進行觀察,觀察結束后,教師為學生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對“三視圖”的內容有充分了解。然后,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自主畫出“三視圖”,再利用盒子為學生進行現場演練,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實際物體和自己所畫出“三視圖”之間的差距,最后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錯誤,并在其中分析出一定的規律,這樣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4.通過情境培養學生的模式化空間思維
初中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牢固掌握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思考能力。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從而讓學生通過這一情境對問題進行思考。例如對幾何問題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三角形ABC(①)中,AB=AC,AC=BC,D是BC的中點,圖(②)中BC外的任何一點,使BE=CE,△ABE和△ACE全等。這一題目中,學生對①進行分析,所得出的圖形是等邊三角形,從而在②中產生一定的空間思維,并對圖形具備的結構進行適當豐富,從而使學生產生聯想,只要將AE進行連接,就能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看到圖形之后,會產生一定聯想,空間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結語
初中數學較抽象,通過情境的創設可以使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和直觀,進而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空間模型,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透徹。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學生對這一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并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
參考文獻:
[1]楊元超.基于“情境—模型”雙向建構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
[2]劉學軍.讓學生在情境中建構數學模型——蘇教版“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與反思[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15(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