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舉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學能力,不斷創新課堂教學與教學實踐,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學生學習更加輕松自如。本文主要就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與實踐進行闡述。
關鍵詞:歷史教學;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評價機制;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313-01
在社會時代的推動下,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被發展為現在教育事業的重要任務。就要求我們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融入創新精神,貫徹新課程理念,創設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使課堂變得生動活躍。“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動力,也是教育事業長久不衰的動力”,將創新帶入到教育事業中,用它來培養學生、塑造學生,從而可以更好的教育出思維活躍、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作為老師應該擔當起這項重任,將創新教育真正的落實到實處,融入到學生的學習課堂中,全面的培養學生。以下是本人綜合了教學實踐,簡述了我對歷史創新教學的思考。
一、改進以往教學理念,創新新思想
1、眾所周知,歷史所講述的都是過去,是已經發生的事情,而我們現在以及未來所將要做的事情終究也會變為歷史。創新課堂歷史教學就是為了要與我們現在以及未來之路相適應,用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來為學生打造更廣闊的一片天地。所以,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完善創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涵養,用不同的方式將創新融入到教學中,培養學生。
2、如今的時代就是智慧、知識、科技的時代,是一種創新作用下的時代,因此就更需要我們將創新融入歷史教學中,用創新的思想去培育學生,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從而更好的為自己、為社會服務。當然,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通常我們在歷史中學習到科技發展時,會用科技的成就來刺激學生的愛國情懷,雖然本無錯,但容易給學生心理造成優越感,降低學生的創新意識;對于歷史中我國落后的局面常常歸結于封建制度,容易給學生造成政治錯覺。因此,我們要用創新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學生要正確對待我們的傳統文化,完善我們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我們自己不斷強化,國家不斷進步。
二、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創新新方法
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可以說,教學的過程就是生生、師生互動探討、交流的過程,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以老師為主體教學,學生被動聽講,且師生間互動較少,因此,就需要改變以往老師的主體地位,轉變新方法教學。
一方面,要將學生有被轉動。老師作為學生主體的引導者,讓學生可以自由的施展自己,培養學生的思維活躍力和創新意識。課堂中,要改變以往沉悶的氣氛,多多活躍課堂,可以通過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師生間的引導等來激發學生的活躍度,為課堂添加色彩,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愛上歷史,引導他們在歷史中去探索,去發現,并鼓勵他們要敢于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善于注意、觀察學生,對于學生提出或回答的問題應仔細思考,善于對學生做出評價,對于教學中一些優秀的創新示例要與學生進行分享,然他們意識到創新的力量,感受創新的美好,從而在心底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可以根據書本上的內容與創新相結合,刺激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都江堰歷史時,我會告知學生橋的建成與李冰的創新是脫離不了關系的。然后向學生提問,“如果你就是當時的李冰,在沒有任何現代化的各種技術和工具的情況下,怎樣建成這座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同學之間相互探討,讓學生感受其智慧的所在。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中學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實踐活動的鍛煉。
另一方面,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老師要像學生多樣化的展示一些創新的事例,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為學生開展一些良好的、有創意的小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創新的魅力,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來創造一些小物件相大家展示,從而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
三、創新新時代的評價機制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老師給予的評價是極為在乎的,老師的肯定與表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反,也會打消學生學習的動力,所以就要求老師要適當的把握好評價機制,正確的引導學生。在以往的教學中,對于評價只是單單的評價老師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因此,就需要對評價機制進行不斷的創新與完善。在新評價機制的基礎上,不僅要關注老師的教學,還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老師的自評等。尤為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在以往中,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無論學生表現的怎樣都會給予稱贊,一味的夸贊只會給學生營造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氣氛,所以,要正確得當的評價學生,對學生的不足要指出,對于優秀之處要加以表揚,獎懲結合才是正道。
生活中需要我們創新的事物有很多,用創新的理念去開創歷史教學,這對我國社會的發展和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是極具重要意義的。這也就要求老師自身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要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與智慧的大腦去教育學生,與歷史與實踐相結合,才可以更好的開創歷史創新與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 陳秀文.對創新教育的幾點思考[J];價值工程;2010年29期
[2] 滕科祥.淺談初中歷史課的創新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2年30期
[3] 李 彪.朔城區第七中學;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淺談[N];朔州日報;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