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在新課標的數學課堂教學環境下,數學問題的展現形式具有多樣化和創新性。然而,處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在思想認知以及思維能力的建設上仍存在較大缺陷。在數學問題提綱的閱讀過程中,很可能因理解能力缺失,導致解題能力受限。為了改變這一學習教學現狀,教師在低年級數學授課時,應側重于閱讀思維以及閱讀能力的重點培養。以便學生在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能夠快速理清解題思路,實現數學問題的自主探究。鑒于此,本文就低年級數學閱讀能力的強化訓練展開具體探究。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教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前言
提綱閱讀,是實現數學問題有效解決的前提保障。小學生在數學問題的探究過程中,通過問題思路的明確與梳理,是解決實際性數學問題的關鍵所在。同時,閱讀能力的養成,對于小學生在邏輯思維,以及數學知識內化與吸收過程中均呈現顯著的作用與意義。結合小學生在數學題目閱讀中存在的漏洞與缺陷,加強有針對性的閱讀策略的貫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小學數學問題閱讀步驟分析
對于小學生來講,對于數學問題的閱讀與審題,主要遵循如下原則:
第一,粗讀階段。小學生在讀題過程中,要抱以更加端正的學習態度,認真讀題,仔細審題。在讀題過程中保證讀題的速度、以及題中重要信息的掌握。
第二,默讀階段。低年級學生受到年齡以及思維發展的限制,在默讀階段所具備的素質有所欠缺。在此階段,教師需要示范默讀的具體流程以及注意事項:注意讀與思相結合。小學生在默讀過程中,就數學問題中的具體條件進行思考:題中的已知條件、未知條件,以及最后的問題方向等進行明確。
第三,精讀、分析階段。部分數學題目在題干中所呈現的信息資源較為豐富,這也是擾亂學生閱讀思路、阻礙解題進度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師在學生精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就題目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特殊標記與圈畫。從而將題干中的重點條件進行依次呈現,為接下來的實際解題提供有效依據。
二、小學數學問題閱讀策略優化的具體路徑探究
(一)充分利用圖形信息,豐富解題條件
數學本身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學習能力要求較高。然而受到年齡層次的限制,小學生在思維能力建設上仍存在著較大缺陷。鑒于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善于發掘數學問題中的解題信息。尤其是問題中所呈現的圖形信息,在圖形中挑選重要解題信息,方便接下來實際數學問題的解決。低年級的數學問題,多以圖形的形式展現出來,以此將數學知識具體化,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比方說,就人教版一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向學生展示具體圖形內容:左邊有兩個蘋果圖形,右邊有三個蘋果圖形。以此為條件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提出與探究。比方說,就圖片中所展示的信息,可以提出:圖片中所展示的蘋果圖形數量總數是多少?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討論,最終得出2+3=5,圖片中共有5個蘋果的結論。在看圖過程中,小學生需要就圖形中的關鍵要素進行標記與分析,從而有效抓住數學閱讀的側重點。
(二)掌握數學題目內容與數量關系,明確解題方向
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中閱讀能力的考察與培養,主要以應用題型為載體展開訓練的。而應用題多與生活實際相掛鉤,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生在生活事物的認知上也有很大幫助。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數學問題所依賴的具體情境。并根據問題情境中的具體條件限制,找出已知條件間存在的數量關系。從而幫助小學生理清應用問題的主體內容,以及具備解題條件的重要信息。這對于小學生接下來問題結果的探究,以及提高邏輯思維意識很有必要。教師在閱讀能力技巧傳授時,應本著以生為本的發展理念,在三大閱讀步驟的支撐和引導下,幫助學生規范化、合理化的進行題干閱讀與解析。
首先,教師在學生審題過程中,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認真閱讀題干中出現的所有信息。同時,在學生審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維持課堂秩序,保證課堂氣氛安靜,以便學生能夠更加專注于數學問題的閱讀與思考。
其次,學生完成初步閱讀之后,進行題干的深入解析。關注數學題干中單位變化,以及問題的提問方式等都要形成正確的認知。尤其是單位變化,是決定最終解題結果的關鍵。
最后,學生加強已知條件之間聯系的思考與思路的梳理。在題干信息中挑選出有利于問題解決的關鍵要素,并就其中的數量關系進行明確。比方說,小紅有兩個蘋果,小明比小紅多三個,問:小明有多少個蘋果。通過已知條件的分析,可以發現該問題所依賴的數學知識為簡單加法。最終得出2+3=5,小明有5個蘋果的結論。
(三)創建生活情境,幫助學生閱讀層次加深
為了能夠讓小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題干中的知識,教師應結合具體數學問題構建生活化的閱讀情境。就課堂上的某一數學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復述的形式,根據語調、語氣的變化幫助學生梳理題干信息。同時,教師可以將題干信息轉換一種全新的形式,幫助學生簡化問題思路,也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技巧。
(四)利用多媒體,構建數學問題具體模型
在數學問題中,部分問題的抽象性較強,小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數學問題虛擬模型。利用網絡課件的形式,將題干中的重點數量關系,以及已知條件之間的聯系,以網絡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這樣不僅將題干中的解題信息加以明確,更在一定程度上扎實了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
結論
綜上,閱讀能力是實現高質量數學學習的主要能力來源。教師為了全面踐行素質教育,在數學授課過程中應側重于授人與漁全新教學理念的貫徹。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從而加強數學問題解決的準確性與高效性。同時,對于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與理解,提高小學生綜合素養具有積極的影響意義。
【參考文獻】
[1]趙俊穎.析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方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02):119-120
[2]劉芳.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素養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6(22):53+55
[3]李正琴.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3):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