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芳
【摘要】高中數學知識點繁多,衡量一個學生數學知識掌握程度的主要標準就是解題能力。通過培養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成績。文中從多個角度出發,分析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高中數學 解題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44-02 高中數學知識呈現出綜合性、復雜性等特點,這就使得學生解題時要將很多知識點串聯起來才能完成,這就是所謂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解題能力可以提升數學綜合能力,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1.塑造場景,培養聯想能力
高中數學教師依托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好奇心,通過問題塑造場景,達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的目的。
如,“正多邊形與圓”學習時,教師可以塑造以下問題場景:直接展示我國古代園林的藝術風貌,將自然美體現出現,最后將畫面固定在一個八角亭上,進而引發出問題:中國古代園林藝術風貌多采用正多邊形的亭子,你們知道古人怎們畫出正多邊形呢?你自己可以畫出正多邊形嗎?隨著這一問題的提出,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思維,為后續學習夯實基礎。
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復雜性的特點,這些概念直接理解難度較大,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大部分抽象改變都是基于生活感性認識產生的,因此概念教學中可以引入生活實例,通過大量生活實例幫助學生認識與掌握概念,最終達成熟練運用的目的。
2.利用技術,培養解題能力
數學概念就是反映客觀事物中數與形的本質屬性,一般情況下人們通過感覺、知覺認識客觀事物。利用幾何畫板開展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突破概念教學難點。
如,橢圓概念與知識點教學。
實驗工具:“幾何畫板”為基礎的實驗平臺
實驗過程:(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生自己動手、全面探究)
保證每個學生一臺電腦,利用幾何畫板中的點、線段、圓等工具按鍵和點的追蹤功能掌握橢圓的概念。
步驟1:根據橢圓定義,取線段AB長為定值,在線段AB上隨意取一點定為E,線段AE、BE長度分別為F1和F2,分別以F1和F2為半徑畫圓,圓心也為F1和F2,兩圓的交點軌跡符則合題目要求。
步驟2:根據現有條件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猜想,如果移動圓心,兩圓相交的軌跡將組成一個什么圖形。
步驟3:讓學生動手拖動兩圓圓心,并對兩圓交點進行追蹤記錄,得出如圖1所示的交點軌跡,給學生眼前一亮的感覺——橢圓。
步驟4:跟學生一起,根據剛才移動經驗總結橢圓概念。
步驟5:再次推動兩圓圓心,改變線段AB的長度,使得
|AB|=|F1F2|和|AB|<|F1F2|,如圖2、3所示,觀察這兩個圖形中圓的交點關系,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為下一步橢圓焦距與長軸大小關系學習做好鋪墊。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僅幫助學生清晰、深刻、明朗的掌握橢圓的概念和特點,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訓練。
3.創新方法,培養靈活使用能力
首先,了解學生學習進度與知識掌握情況,為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夯實基礎。
其次,教師依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錄制內容,仔細篩選,重點應該放在基礎性強但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上,既能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又能避免視頻難度過大對學習積極性產生影響,保證微課教學質量。
最后,教師還應該全面考慮微課內容,如微課視頻控制在10min中內,如果時間超過這個點,不但發揮不了微課的作用,還會影響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總的來說,高中數學教師錄制微課視頻過程中應該全面考慮問題,選擇基礎性強、難度適應等內容進行錄制,保證切實發揮微課作用。
4.結語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達成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與能力。但還要明白一個問題,解題能力的培養并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需要經過教師長期努力及不斷優化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趙永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體會[J].學周刊,2014(1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