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月芳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理論與教學手段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影響,而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過程中,反思非常重要。文章結合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分析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策略
長期以來,不少教育人員都在回顧實踐中反思自身的教學工作,這成了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反思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然而很多教師忽略了將這種能力傳授給學生。只有對學習進行反思才能讓學生及時查漏補缺,不斷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架構。
一、學生具備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一)反思能夠幫助學生鍛煉思維能力
學生投入學習行為的過程中,反思活動非常必要。這種反思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獲取較好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或具體的應用方法有較為清晰和全面的認識,尤其是課后的反思活動,更能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度,而學生及時性的自我認知與總結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有效進行查漏補缺,完善數學知識架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反思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眾所周知,數學是邏輯性和理論運用性較強的學科,學習的過程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而學生的邏輯思維并不是在教師“教”的過程中形成的,而需要自身探究所得。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強調學生親身經歷反思的活動。筆者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中發現,反思活動堅持較好的學生,通常都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與總結概括能力,而無法堅持反思活動的學生,學習能力通常偏低,歸根結底是學生無法在反思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思維發展途徑。
二、初中數學學習反思的原則
(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原則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反思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此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展示各自的個性與優勢,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存在的缺陷和劣勢,采取適合的方式鼓勵不同的學生進行學習反思,挖掘差異化學生個體中不同的學習潛力與靈感,才能確保每個學生的反思過程都能收獲成效,并確保個性得以張揚。
(二)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原則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處于重要的主導地位。那么在學生的反思活動中,學生也必然處于主體地位,具備絕對的自主選擇與自由發揮的權利。教師絕不能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尤其是具體學習方法和反思方法的應用,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選擇權利,否則學生很容易出現厭學或反感的消極情緒,不利于學習活動的開展。
(三)堅持適當鼓勵學生的原則
學生的反思過程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鼓勵,主要因為反思的過程在于糾錯,學生勢必要面對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劣勢,對其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堅持適當鼓勵學生的原則,采用創設情境、適當引導、激發興趣和提供幫助的手段,為學生提供建議,從而增強學生的反思信心。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一)灌輸反思意識,養成預習習慣
在新課開始前的預習階段,學生就必須掌握主動學習的方法和手段,集中針對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內容,對整個章節和相關的知識點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為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更好發揮及學習過程的反思做好鋪墊。
比如要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內容,學生對全等三角形的定義與性質進行初步的預習后,就要結合課后相關習題進行反思。如很多需要證明的題目,涉及較多的證明方法,包括邊角邊、邊邊角等,學生應用這些方法反思的思路也不相同。那么在反思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嘗試選擇其中一種證明問題。如果在預習工作中存在困難或是證明的結果與全等三角形的定義與性質不相符,那么學生就可以將預習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對教師講解的思路加以匯總,舉一反三,反復思考錯誤的思路。這種預習結果結合課堂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不但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高預習的效果,還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實踐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強化反思意識
初中生處于較為特殊的成長階段,由于受到青春期特征影響,不少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特別是學習相對枯燥的數學公式和定義內容時,學生更容易分心。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情境中,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反思,從而高效地提升反思能力,潛移默化地強化反思意識。
比如學習“相交線與平行線”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教學情境:要求學生自行畫出正確的相交線和平行線,學生完成后根據自身對定義的理解分別舉出實例進行說明,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實例與圖示讓學生分辨長短,這個引導和分辨的過程就是情境教學模式下教師對學生反思的有效引導過程。如常見的箭頭朝內和箭頭朝外的兩條線段,以及垂直相交的直線,很多學生受到視覺效果影響,會判定這些線段長度不一樣,那么教師就讓學生進行測量,比較結果。在反思過程中,學生就能意識到視覺的錯覺會干擾對線段長度的判斷,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思考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三)重點分析習題,提高反思能力
在解決練習題的過程中,教師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質,引導學生在練習中思考,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學生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對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反思和串聯,能夠及時發現各個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不斷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架構。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有步驟地進行反思,從反思結論到反思是否為最佳解題方法,最終得出新的結論。
比如練習題:“有兩種學生練習本,一種單價是0.3元,一種單價為0.4元,數量分別為x和y,一共需要多少元?如果單價0.3元和0.4元的練習本分別買了20本與21本,那么一共會花多少錢?”教師引導學生反思的思路是:已知單價與數量,求總價,那么就是簡單的單價乘以數量再相加。學生很快能推算出0.3x+0.4y元的總價以及0.3×20+0.4×21=14.4元。隨后學生就要反思這個解法是不是最佳的解題方法,于是有學生提出(0.3+0.4)×20+0.4=14.4元,每一次的反思都能更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反思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注重對學生反思技巧的指導,逐漸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使學生形成善于發現與探索的思維,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艷萍.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10(28):11-12.
[2]周波.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培養探討[J].學科建設,2012,11(09):155.
[3]陳仁勝.運用解題反思優化數學思維能力[J].數學通報,2012,2(09):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