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理論和實踐操作發生裂變的情況,同時這也是導致我國教育資源和上課時間受到較大限制的主要原因,微課作為我國新型的教學模式,因其優勢漸漸被引用到日常課堂的教學中。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來說,微課教學的方式不僅實現了理論和實踐操作的同步,還提升了信息教學的課堂延伸性,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來說有提升教學轉化率的效果。
關鍵詞:微課教學模式;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探究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探究實踐操作的技能型課程,信息技術課比小學其他學科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因為信息技術課有相對靈活的特點,并且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沒有辦法滿足當前信息技術課程對實踐操作的高要求了。我國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主要是老師占課堂主導地位,老師將寫好的備課方案和書本課程重點講述給學生,之后再使用電腦給學生展示其課堂重點,這種教師講、學生學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已經沒有辦法適用于現代的課堂教學發展了,使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會導致學生逐漸產生疲倦感,產生厭學情緒。
本文主要以目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度分析,教師在僅僅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講課,根本沒有辦法顧及同班級中基礎不同的學生,并且教師也沒辦法在學生對課本重點有疑問時及時地進行解答。教師把握著整個課堂的進度,學生只能被動地吸取老師所講的重點知識,這樣就嚴重限制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探究,并且這種形式化的方式嚴重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影響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的完成。
隨著近幾年微課教學模式被廣泛地應用在學校課堂的日常授課中,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也逐漸地被人們認可。微課作為一種高效的學習資源,微課主要是以視頻為主體,教師可以圍繞教材當中的重點知識點或者不同的教學情境給學生進行細致的內容講解。微課教學模式的時長大概在5~10分鐘。學生可以將此視頻在課后重復播放,并且微課支持網絡線上線下的學習方式,還不受任何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另外,微課也具備一針見血突出課程重點的特征,適用于各類課后的學習以及復習等等,微課這種新型的教育方式不僅僅優化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并且為今后教學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方式,而且更為高效,可以不斷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并且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度。
一、微課的含義和特點
微課主要是用微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觀看的,微課是基于網絡運行的,并且微課更好的一點是不受任何地點和時間的限制,支持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教師在使用微課這種新型模式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課程內容重點,并且能夠使用最為簡單直白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再加上微課自身的豐富資源,能夠同時滿足學生個性化和碎片化的學習需求。
微課在日常課前和課后的應用中都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和培養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微課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一樣,不僅顛覆了傳統教學課堂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單調、枯燥,另外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夠不斷活躍課堂氛圍,能夠讓老師拋棄之前舊的觀念和教學模式。再加上微課是支持課后回放功能的,適合學生在課后復習的時候使用,有利于學生保存學習內容,將微課這種教學方式運用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能夠不斷地提升教學質量,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雙贏的。
二、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現狀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動手實踐性較強。但是目前課堂是教師占主導的,在僅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講的理論占30分鐘,剩下的10分鐘會在電腦中進行操作。對于學習接受程度較高的學生來說是很簡單,但是對于那些接受知識程度較低的學生來說這節課就毫無營養,漸漸地還會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
盡管使用理論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獲得系統性的知識,但是并不有助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揮,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中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地位,學生只是一味將老師所講的重點做好筆記,往往沒有真正地理解實質性的內容,無法真正地動手去操作,去感受其中的樂趣。
三、基于微課教學模式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研究應用
(一)重視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延伸性
信息技術課程和小學階段其他的課程進行比較,首先就時間來說特別有限,一般小學信息技術課一周只有兩三節,并且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授課,教師會用一節課的時間講述理論部分,另外一節課教師進行短短10分鐘的實際操作之后會讓學生自己進行學習使用。
這種教學模式會導致很多理論知識缺乏詳細的講解,造成了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出現各種問題,但是在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輔助下,教師可以使用錄制短視頻的方式向學生講解課程重點,并且建立開放性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讓學生使用自己課余時間對不懂的地方進行研究。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群體不同特征來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群體的學生特點來私人訂制課程,這樣就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有目的地學習。而且微課這種教學方式和其他互聯網技術能夠進行綜合,能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性,比如微課播放平臺就可以建立評論和討論這兩大不同的板塊,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所錄制的視頻下面進行討論,將自己的學習難點給老師留言,向老師提問,這種方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擴大教師的授課對象范圍,有效地緩解教學資源緊張現象。
(二)突出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占課堂主導地位的還是教師本人,但是就現在而言學生才應該是課堂的主導者,在使用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之后就相當于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完全考慮班級中每個學生對知識重點的需求,教師只能把握大概的學習狀況,然后籠統地將知識重點講解給學生。
再加上我國現在教育設備有限,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使用電腦進行實際操作,所以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學生對老師課堂中所教授的信息技術知識停留在理論層面。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實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順暢溝通,學生不僅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選擇性地進行課堂內容觀看,而且還可以在微課的平臺中就自己不會的問題進行留言,教師也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到學生所反饋的信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重新錄制具有針對性的視頻,有效地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
比如有一位學生對課程中某一部分內容理解得比較模糊,那他就可以使用微課中的定向查詢功能將自己薄弱部分的視頻打開及時地進行學習,并且可以發表自己的學習感受。另外教師在備課的后臺也能看到學生的留言,從而對自己所錄制的視頻中不足的地方進行調整,讓整個視頻變得更加完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使用微課教學的方式,學生重新主導了課堂,而且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快樂了。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充分使用情境創設去設計教學視頻,之后再將有趣的教學視頻呈現給學生,相對來說,只有學生覺得輕松有趣的教學情境才能夠不斷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熱情。比如,教師在對學生教授繪制圖畫時,總的來說這是一堂非常有趣的課,并且學生也能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別樣的樂趣。但是因為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到電腦中復雜多樣的繪圖工具箱,所以會手足無措,為了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他們就會隨便畫,從而很難達成教師對作業的質量考核。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設計兩個不同的微課教學視頻,比如可以收集一些比較優秀的畫作,通過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這些都是使用電腦軟件制作出來的,可以對學生視覺上造成很強的沖擊和感染,逐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烘托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學習電腦繪畫的積極性。
另外,教師還可以此為基礎制作第二部具體怎樣使用電腦軟件作畫的視頻,讓學生從慢慢認識繪畫工具箱進而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進行創作,教師可以使用標注的方式標注出實際電腦繪畫的操作方法,在視頻中給學生展示每一個繪畫功能,教師在學生繪畫的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實時解答,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自己心中的那幅畫展示出來。教師將這樣的微課教學視頻導入日常的信息技術課程中,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烘托課堂學習氛圍。
(四)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將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綜合起來,對微課教學視頻進行構思和設計,讓學生能圍繞著課本所講授的重點知識進行獨立的思考、不斷拓展其創造性思維。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就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教師可以將接受知識能力不同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樣就可以形成幫幫小組的模式,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不斷學習。
在整個思維探究的學習中,學生始終會處于思考的狀態,這種研討建構型教學微課模式能夠使學生的思維不再受教師所講授知識的限制,能夠促進對學生思維敏捷性的培養,能充分調動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推理、論證等一系列探究的積極性。學生邊探究邊操作,遇到困難時和師生交流,不斷反饋學習問題,思維得到發展,這樣所學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得到運用。
小學信息技術的學習難點在于將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實際技能,這需要學生進行充分的實際操作。微課模式能夠消除傳統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操割裂的弊端,實現理論講解、實操演示與學生實際操作的同步進行,對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