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偲星
摘 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把“數學史和數學文化”放在了一個重要位置,那么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成為新的問題,根據具體教學案例分析滲透數學文化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數學文化;高中數學;教學案例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課程應該適當反映數學的歷史、應用和發展趨勢,應該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逐漸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高中數學知識豐富多樣,這為數學文化融入高中數學課堂提供了有利材料.作為高中重點內容之一的《數列》,形式多樣,公式繁多,涉及諸多數學思想,使學生望而生畏,缺乏學習興趣。因此筆者選擇本章第一節《數列的概念與簡單表示法》(第一課時),具體研究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文化的滲透.
課題:數列的概念與簡單表示法(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數列的概念;
2.初步掌握數列的通項公式及其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數列的概念,體會數列是反映自然規律的數學模型.
難點:將數列作為一種特殊函數去認識,根據數列前幾項抽象出數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戰國時代哲學家莊周著《莊子天下篇》引用過一句話: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句話中隱藏著一列數:1, , , , ,….
2.引導學生觀察章節前的知識背景圖片,觀察這些花各有幾片花瓣?我們發現,第一朵花有3片花瓣,第二朵花有5片花瓣,第三朵花有8片花瓣,第四朵花有13片花瓣.
大家觀察一下這組數:1,1,2,3,5,8,13,21,34,55,89,…你能發現它們有什么規律嗎?
3.2018年12月26日至12月31日遵義地區的最低氣溫(單位℃):4,2,-1,-4,-5,-6.
4.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學家曾經在沙灘上研究數學問題,他們在沙灘上畫點或用小石子來表示數,書本上的這兩幅圖正是他們所研究的一小部分,即三角形數與正方形數,如下圖:
大家一起來觀察一下,在三角形數這幅圖中每個圖形分別對應著數1,3,6,10…,而在正方形數這幅圖中每個圖形分別對應著數1,4,9,16…,大家能發現它們的共同特點嗎?這樣的一組數我們在數學上稱之為數列.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全新的概念:數列.
下面我們通過觀察以上4組數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數列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數列的概念: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一列數稱為數列.數列中的每一個數叫做這個數列的項,依次為第1項,第2項,…第n項…,記為:a1,a2,a3…an…簡記為an.
在學習數列的概念后,大家能否舉出一些生活中數列的例子呢?
(學生開動腦筋,舉出多種多樣生活中數列的例子.老師此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銀行利息:大家知道我們把錢存進銀行,除了我們存進去的本金,還有一定的利息,我們會發現單位時間內利息值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再如,兔子生產出的小兔子數量也可以構成一個數列,為后面學習斐波那契數列做鋪墊,與教科書中的閱讀材料前后呼應.)
2.數列的分類
(1)按項數分:有窮數列、無窮數列.
(2)按項之間大小分:遞增數列、遞減數列、擺動數列、常數列.
3.數列的通項公式
項數:1 2 3 4 5 …… n 1 2 3 4 5 …… n
項: 1 4 9 16 25 …… (n2) 2 4 6 8 10 …… (2n)
仔細觀察上面兩個數列的項與它對應的項數,你能發現它們的關系嗎?請寫出項數與項之間的一個關系式.
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對應著一個序號,反之,每一個序號也都對應著一個數.
引出數列通項公式的定義:如果數列an的第n項an與序號n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式子表示,那么這個公式叫做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
(三)特例分析
1.根據下面數列的通項公式,寫出前5項:
(1)an= ; (2)an=(-1)n
2.根據下面數列的前幾項的值,寫出數列的一個通項公式:
(1)2,3,4,5,6,7,…; (2) , , , …;
(3)-1,1,-1,1,-1,1,….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你能解決哪些問題?
(通過設問的方式總結本節課,讓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反思、歸納,培養學生數學抽象能力,提高學生概括、表達的綜合素養.)
思考:數列的通項公式唯一嗎?是否每個數列都有通項公式?
(給學生留有自主思考時間,為下節課做鋪墊.)
(五)課后反思
新課引入是一節好課的關鍵,借用數學文化知識來進入課堂,不但能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的能力.介紹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三角形數和正方形數,來激發學生對數列學習的興趣.數學講究邏輯推理,在平時訓練中加入合情推理,包括類比、歸納、聯想、猜想等,不同于邏輯推理,邏輯推理是用來證明觀點、結論的一種推理形式.
如果僅僅在新課引入中滲透一些數學史,那么數學文化的滲透僅僅停留在表面,即只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已,但如果能應用數學家的思想和方法來解決問題,就讓學生感受數學真正的價值才是數學文化滲透的高層面.所以,數學文化的滲透不僅僅是簡單的“講故事”,而是通過文化的力量驅動學生真正數學思維的學習和培養,建立屬于自己獨特的數學思維,構建數學學習框架.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