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雪剛
摘 要:分層教學是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要點,在一個班內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不同層次教學目標,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進行不同層次的檢測,從而使各層次學生分別在各自的起點上選擇不同的學習速度、獲取知識的數量及層次不同的知識信息點采取適應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方法,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探究,作者從以下幾方面闡述一下在“分層教學”實施以來的一些體會和做法。
關鍵詞:分層教學,實施,體會和做法
一、合理分層、科學分組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
1、科學安排小組人數
要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功能,分好小組是基礎和前提。如何把眾多的學生合理搭配、小組合理布局,使“分層分組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呢?經過綜合考慮分析,我認為采取6人小組較合適。這樣既避免了人數過少造成的組數太多,不好統一管理,也避免了組員過多,組內交流可能受到影響的局限。
2、巧妙安排座位形式
小組位置擺放可采取“會議桌擺放”形式圍坐,A、B、C層學生各兩位并逐級捆綁,每組形成兩個幫扶鏈條,同時六位學生又組成一個小集體。這種排位方式既方便了學習上小組成員間的溝通交流,也增強了小組內在紀律上的互相監督力度。
3、精心搭配小組成員
教師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依據,同時兼顧平時表現、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等差異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在小組成員搭配時讓不同層次、不同特質的學生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力求使各個小組都盡可能的實力均等。這樣既能保證小組內各層次同學間的互相幫助、捆綁共進,也為各小組創設了公平竟爭的寬松環境。
4、明確組內成員分工
當學習小組成立后,教師還要幫助各小組進行合理的人員分工,明確任務職責。一般情況下,在每個合作小組內要設學習組長兩名、紀律組長一名。學習組長一般由組內學習能力較強的兩位A級學習擔任,主要負責學習小組活動時的組織、任務分配及“疑難問題”的講解;紀律組長每組一人,由自制力較強、威信較高,認真負責的同學擔任,主要負責小組內紀律監督,及課堂評價的計分、統分工作。
二、備課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障
分層備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障。備課要在透徹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深入研究、精心設計,結合班級特點和不同層次學生實際,制定分層教學目標。以數學為例:C層學生應識記并理解所學的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等,立足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記憶,減少學習數學的恐懼,培養自信心;B層的學生應做到在C層的基礎上,理解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般性問題,重在培養學生的進取心;A層學生要求學生在B、C級目標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獨立的分析和解決一些綜合性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重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課堂教學中的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中心環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探究為主線,落實為目標”的教學宗旨,做好“問題—自學—互助—展示—點撥—運用”六個教學環節。分層教學課堂要求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分層問題,指導學生如何自學,如何討論、幫扶,如何完成各自的學習目標。
(1)自學為主。精心設計問題情境,編寫導學提綱,印好學案。學生以導學案為抓手自學教材,將重點和疑點做好標記,做好高質量的自學和獨立思考。
(2)全員展示。組長在組員進行了充分預習后安排組內交流,各成員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難問題,組內探討交流,展開“兵教兵”式逐級幫扶活動,清掃疑難障礙。
(3)適時點撥。針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并適時加以點撥。點撥要有針對性,在恰當時候進行有層次的提問。
(4)導師聯動。教師作為課堂學習的引導者,要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活動前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5)分層作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
四、有效的激勵措施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后盾
1、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
首先,對學生進行專項培訓,讓學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小組就是一個“小家”,組內所有成員都應該為了小組榮譽不斷努力、互幫互助,攜手共進,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小組爭光。
其次,鼓勵小組長多組織小組會議,多開展一些小組活動,在課堂上對組員多鼓勵、多表揚,讓組員體會到成就感;此外提醒小組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樹立自己的威信,;課下多和組員溝通,增進感情交流,增強組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樹立幫扶意識
在班內樹立“以幫助別人為榮”的思想,對給予別人幫助的同學大力表揚,對得到幫助的同學給予感恩教育,讓“幫助別是快樂的,得到幫助是幸福的”這一理念深入人心,積極營造“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
3、建立積極有效的評價機制
(1)教師評價每節課由任課老師根據各小組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將評選出的老師最滿意的小組組號記錄在專用教師評價表上,此表須由任課老師填寫且簽名,由專人負責保管,每周一總結,累計次數最多的前五名即為“老師最滿意的小組”。
(2)課堂積分評價將本周內課堂上各組員的得分情況,以小組為單位計算出總分,每周五公布各小組的得分情況,并根據得分高低評出“最佳表現小組”。每學期將教師評價、課堂積分評價、學情測試評價及平時表現等各項綜合,評出“最佳幫扶小組”“最具凝聚力小組”、“最具潛力組”等,每學期兩次進行集體表彰,頒發獎品、獎狀,進行學期總結。恰當、多樣的評價機制猶如一個個臺階,指引著學生前進的步伐,促進了分層教學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