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英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受重視,這是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隨著數學學習進入小學高段,其抽象性和邏輯性特點日益明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是提高學習質量,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基于此,在小學高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段;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且重要的學科,是學生全面學習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從科學教育理念出發,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思索。學生既然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培養目標也是為終身發展而服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人才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探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和提升的方法。
一、指導學生落實課前預習,提升自學能力
預習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對知識內容進行分析解讀,可以不斷提升信息總結和歸納的能力。而且這個階段的數學知識學習,都是對前面相關內容的深化和發展,可以實現對前面知識的復習鞏固目的,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通過課前的預習活動,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利用效率,進一步落實高效課堂的創建活動。同時,學生由于學習經驗和學習能力尚不完善,獨立的預習活動會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基于此,教師要指導學生落實課前預習活動,這樣才能實現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培養和不斷提升。
比如在《因數和倍數》的預習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預習單,幫助學生明確預習的內容和方法,分清二者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并能快速回答簡單數字之間的對應關系。學生需要將預習結果及時進行反饋,教師根據反饋情況,調整課堂教學方案,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實現有效的知識學習。同時及時的預習反饋也可以發揮監督的作用,引導學生認真對待預習活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切實提升自學能力。除此之外,部分預習內容可能對學生的挑戰難度很大,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小視頻,進一步落實指導的細節性和針對性,幫助學生提高預習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二、提供開放自主課堂環境,提升自學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必須得到尊重和落實。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開放的課堂環境,引導他們自主探究,進行分享探討活動,不斷完善個人的認知視野和思維理解水平,從而深刻把握數學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全面提升數學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地傾向于講解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被動接受和被動理解的過程中不斷喪失自我學習的思想和能力,導致低效的學習結果,而且面對數學問題缺乏靈活運用知識遷移和舉一反三的能力,進而陷入題海戰術的局面。基于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在課堂活動的探究分享過程,幫助學生真正學會知識、學懂知識。
比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們通過課前預習已經獨立解決了部分學習內容,但是在體積公式推導過程這個教學難點問題上依然還有很多問題存在。學生們可以再次就這個問題進行探究交流,首先準確認知體積的概念,就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結合體積單位的定義標準,是從棱長都是單位1的正方體衍生而來,明確長方體(正方體)是看成大小相同正方體切割的遷移運用。通過這樣一步步地深入發展,學生對其推導過程就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認識,而且鍛煉了思維邏輯能力,擺脫對公式定義的死記硬背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密切配合,適時地提供思路指導和方法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探究活動,給學生的探究表現提供多元化的評價指導,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三、鼓勵課下實踐探究活動,提升學習能力
數學的知識內容是對生活的反映,也將用在生活實踐當中。學生需要明確這一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廣泛的實踐活動和探究交流活動。這樣不僅能深化理論學習效果,還可以實現綜合素養的全面培養,為有效的學習和深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統計》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關于折線統計圖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社區內周圍人們的用水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繪制成圖。然后在課堂中就內容成果進行展示匯報,對人們的用水情況進行解讀,并探究這種情況的背后原因,同時對節約用水問題提出改進方法和策略。在這樣的活動參與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感知數學學科的魅力,對于培養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小學數學高段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是有教育本質和實現高質量教學效果等各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造機會和條件,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體地位,挖掘學習潛力,掌握數學學科的學習特點和技巧,促進全面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現狀調查與策略研究[D].周楠.揚州大學2017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J]. 劉迎萍,劉學鋒.寧夏教育科研.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