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漫長的語文求學過程中,我們第一個掌握的技能就是閱讀能力。從書上的字里行間汲取所學的知識,從文中的只言片語領會深意,閱讀的習慣將會陪伴學生的一生,尤其是在學習一門語言時,閱讀就顯得更為重要。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尤其是對語文這一學科而言。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以擴大閱讀面為目的的閱讀已經漸漸不能滿足小學語文的教學需要,而群文閱讀就在目前的教育中應運而生。群文閱讀是一種更加新穎并且更加符合小學生對閱讀能力和思維方式共同提高需求的閱讀方式,師生通過閱讀一組文本圍繞著一個或者多個主題暢所欲言,在一組文本的閱讀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和整體素養的目的。文章探究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小學語文;群文閱讀
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核心素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成為教師的重要任務。然而,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來看,還存在著學生閱讀方法掌握不到位、學生閱讀興趣不足以及教師缺乏有效指導學生閱讀的策略等問題。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目前閱讀能力的現狀,進一步提出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系的策略。而群文閱讀作為近幾年逐漸發展的新式閱讀形勢以更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特點,幾乎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必然趨勢,也是教師順應時代變化所需要采取的必然舉措。
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較為新穎的概念。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其核心價值體現在“群文”兩個字上,指的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一系列文本的閱讀,然后以文本系列中的一個或者多個核心主題為中心進行討論,使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激發自身的思維能力。師生一起討論進步,逐步抽絲剝繭,理解整個系列文本的深刻寓意,從而實現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目的。與傳統的閱讀相比,群文閱讀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能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畢竟學生的目標不只是課堂上的學習,更是構建終身學習的價值觀念,而由于群文閱讀的新式教學模式還處于探索之中,群文閱讀在課堂上的應用還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一、 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社會、校方和家長都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更加重視,而閱讀能力作為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更是首先受到了教師的重視。群文閱讀的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但是要將群文閱讀和大量閱讀進行明確的區分,盡管群文閱讀和大量閱讀都能起到學生拓寬知識面的效果,但是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方式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群文閱讀講究的是從一篇文章的閱讀轉化為一系列文章的閱讀,是有規劃和有目的地進行閱讀,更準確地說是教會學生做到從一個點拓展到一個面。而大量閱讀基本上是毫無目的地進行海納百川式閱讀,閱讀的內容也是涵蓋了各方各面,非常駁雜,學生閱讀后能記住的東西實際上是很少的,大多情況下是水過地皮濕。
群文閱讀通過直接提升學生的閱讀量使得學生能夠對一個方面學習得更加深入,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面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學生未來注定是要緊跟時代的,那么學會從龐大的信息海洋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一系列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就是現代生活所需要的信息能力。通過群文閱讀的教學對學生的閱讀技巧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進行訓練是提高學生閱讀速度的重要途徑,也是為學生未來能夠更好地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一定的閱讀興趣
在文娛時代下,電視、電影、游戲等娛樂項目的泛濫使得小學生過早地沉溺于此。學生認為,簡單直觀的娛樂項目比閱讀來的更有趣、更有吸引力、更新穎些,因此對于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提不起絲毫的興趣,在課上完全不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行學習。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教育的方式存在問題。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和興趣,使得學生發現閱讀中存在著更多的“黃金屋”,那么自然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
(二)缺乏閱讀方法的指導
在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把重點集中于對文章細節的剖析或對作者寫作手法的分析和欣賞中,而對于學生整體的閱讀技巧和方法缺乏必要的指導,這會導致學生被動地閱讀,難以體會自發閱讀的樂趣,無法激發學生內在的熱情。學生缺乏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無效的閱讀不僅浪費時間,降低閱讀的效率,而且會進一步降低學生閱讀的興趣,無益于學生的長遠健康發展。我國長久的教學模式大多是以教師作為主導,非常注重課堂內容的講解,使課堂內容變得更加充實與飽滿,但這也導致了課堂節奏緊湊連貫,學生們疲于接受龐大的知識量,并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并不多,在短時間來看可能絕大部分學生在語文成績上會有一些進步,但這些進步是難以延續下去的。因為學生們缺少群文閱讀的積累,腦海中翻來覆去只有寥寥素材可以拿來使用。
(三)教育理念的落后
新時代下,教育理念發生了新的改變。現在的教育理念講究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而,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片面地認為學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約束力,無法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便將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然缺乏相應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無法對閱讀產生興趣,同樣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質量。尤其是對于群文閱讀這類需要教師詳細引導的學習方法而言,教師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三、 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探索
(一)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認識群文閱讀的重要性
群文閱讀作為異軍突起的新形態教學模式,是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的新方式,也是對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改進和補充。因此,校方、教師和學生都要認識到群文閱讀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作為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實際掌舵人,更要對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模式有更加深入的認識。盡管群文閱讀模式從各方面來說,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是有利的,但是也要注意實際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尤其不能將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填鴨式”教學陋習再延伸到現在的課堂上。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指導作用要大于教師的包辦作用,只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才能在語文學習中獲得自信和快樂,從而實現學習上的正向循環,也只有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群文閱讀的教學教材
由于群文閱讀教學的自身特點,教學時使用的教材較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內容就有所不同。目前的教學模式中,群文閱讀教學還是來源于教材本身,不同的是要將一系列的教材進行整合講解,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更加精準,要反復研讀教材,發現教材中的新內容。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推廣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視角看待教材中的內容,這是對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也是以教材為根本的重要舉措。通過學生的角度去解讀教材內容,這是最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
在群文閱讀實踐的過程中要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比如,針對課文中的不同角色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部分,進行課文的情景再現。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又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敢于展現自己的能力。在教材中其實有很多課文是很適合群文閱讀的,比如說《比尾巴》《青蛙寫詩》《雨點兒》等生動形象的課文,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在群文閱讀中有層次的呈現文章內容
群文閱讀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時能夠以點推面,舉一反三。通過閱讀一篇文章就能夠更深入同樣的一組文章的架構和內涵。比如,在語文課堂上進行《青蛙賣泥塘》的講解時,要分別清楚小青蛙向其他小動物賣池塘的過程,學生自己總結和概括。在學生對這一篇文章的內容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以后,就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趁熱打鐵地指導學生閱讀類似的教材文章。比如《蜘蛛開店》和《小毛蟲》,當學生通讀以后可以引導學生簡單畫出文章的脈絡圖,列出幾篇不同文章中的角色,比較在不同的文章中這些角色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這種觸類旁通式的語文教學如果能夠正確地運用,那么可以節省大量的課堂時間,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總結概括能力。群文閱讀的教學在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中同樣奏效,比如在講解“爆竹聲中一歲除”時就可以順帶延伸《元旦》《清明》《重陽》等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這樣方便學生進行類比記憶,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也就更不容易對知識有所遺忘。
四、 結語
從文中的實例我們可以總結出,學科核心素養下群文閱讀對學生的學習有百利而無一害。當然,這也是建立在教師能夠正確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而言。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教師自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群文閱讀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良好效果還是顯而易見的,教師運用好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課堂效率,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也可以激發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這些對學生以后的成長都是很有幫助的。所以要在教學應用中不斷探索和完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將群文閱讀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譚文,肖強.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成都會場)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582-584.
[2]王敏.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9):131.
[3]劉紅.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8):69-71.
作者簡介:
姚念星,山東省菏澤市,山東省菏澤市第二實驗小學。